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二○○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首都体育学院(原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始建于1956年,位于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毗邻著名的京城八景“蓟门烟雨”蓟门桥西北角。我院经50年的快速发展,已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我院从1985年起开始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20年来,专业结构日趋完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体育学所辖四个二级学科专业点及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点。特别是为主动适应北京举办
欢迎全国体育院(系)、医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大中学体育教师等在职人员报考;我院接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条件的推荐免试生入学。我院硕士生入学考试各专业笔试、各专业方向面试、英语听力考试、术科(11-15方向及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体育加试及同等学力加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我院接受医学院校考生及教育、心理、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考生调剂。
我院2008年招收硕士生的导师80多名,其中80%以上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教授占1/3左右。导师队伍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具有多年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指导教师不接受咨询!
招生单位代码:10029 招生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地址:北京北三环西路11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邮编:100088 联系电话:010-82099034 传真:010-82099034
联 系 人:杨少峰 E-mail:yanzhao@cipe.net.cn 网站:http://yjs.cipe.net.cn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拟招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 |||||
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 |
32 |
① 101政治理论 |
① 专业笔试(《体育概论》) |
《学校体育学》(100分) 《体育保健学》(100分) | |||||
01 学校体育学(含“大、中、小学体育及体育教学管理”) |
10 | ||||||||
02 体育社会学(含“社会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史”) |
12 | ||||||||
03 体育产业营销策划 |
8 | ||||||||
04 体育新闻 |
2 | ||||||||
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 |
19 | ||||||||
05 体育保健康复理论与应用 |
8 | ||||||||
06运动生理生化理论与应用 |
9 | ||||||||
07运动技术诊断(含“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
2 | ||||||||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
72 | ||||||||
08 体育赛事管理 |
10 | ||||||||
09 运动训练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
3 | ||||||||
10 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 |
1 |
学科专业代码、名称 |
拟招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 |||||
11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22 |
① 101政治 |
① 专业笔试(《体育概论》) |
《学校体育学》(100分) 《体育保健学》(100分) | |||||
12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18 | ||||||||
13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含“健美操”) |
11 | ||||||||
14 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5 | ||||||||
15 羽毛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2 | ||||||||
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 |
9 | ||||||||
16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 ||||||||
17 传统体育养生与健身理论与方法 | |||||||||
040203 应用心理学 |
3 |
① 101政治 |
① 专业笔试(《运动心理学》) | ||||||
18 青少年学生体育参与的心理动力 |
| ||||||||
19 体育运动心理测量方法 |
备注:1.考试科目中101、201、312采用全国统考试题,考试大纲和考试
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11-15”研究方向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拟接收免试推荐生2-3名,推荐、接收
3.个别专业方向录取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2008年硕士生招生规模数和参加复试考生情况做适当调整。
各 考 试 科 目 参 考 书
考试科目 |
参考书 |
出版社及版次 |
作者 |
601 体育综合 |
《运动生理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
邓树勋等主编 |
专业笔试 |
《体育概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
杨文轩、杨霆主编 |
同等学力加试 |
《学校体育学》(简编本) |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11月第1版 |
周登嵩主编 |
作者: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