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名师谈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难度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5-8 11:04:19  来源:中国网  

讲师: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李委明

首先谈一下考试的整体情况,题量一般是135道题,对于行政人员测试来说这个量还是相当相当大,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不说一般的考生,绝大多数的考生国家的题目是做不完的,北京的可能稍微能做完,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完的。另外,言语部分和逻辑部分是比国家难,但是数学和资料比国家是容易的,但是虽然简单但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要快速答对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国家的很多人就是做言语和逻辑,数学的就直接放弃或者是猜,这部分是可以直接稳地拿到,所以提高速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常识部分。题目包含的比较广,不像国家的,因为国家的大纲上面就说包含什么什么法等知识侧重考虑这些东西。北京虽然仍然以法律为主,但是涉及人文、地理、政治、时事等东西,但主要还是以法律为主。

先说说考场的一些问题。因为有些考生会出一些比较傻的问题,这里说一说也挺好的。

有些同学就没有带笔,不是没有带那个笔,他觉得这个考试就填答题卡,就带了铅笔,忘了带钢笔和圆珠笔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的同学没有带表,因为平常带手机带习惯了,没有带表,忘记了记时间。题量非常重,争分夺妙,不知道每道题用多少时间。还有是抄错题,如果填错了还要改。还有同学2B铅笔带的不够,还有要现场削笔,以前见过国家考试还有在答题卡上做草稿了,这是比较傻的问题。

去年卷子上我发现有一个新的问题,以前考试似乎没出现过,在前面写了允许在上面做草稿,就是允许直接在题和本上做草稿,告诉你可以做。以前国家的考试我知道上面是写了“禁止”,但今年的国家考试上什么也没写,北京去年上面的写了可以做草稿。而且以前虽然写了不准做,但是很多学生做了是没发生情况的,我想可能是这次人事部对这个考试的一个改进,因为时间根本不够用,在上面做草稿是非常非常有用的一个手段,特别是对于数学和资料这部分。

资料这部分要做的话难度应该比国家低,跟平常北京是持平的难度,但是中间有一些计算有点头痛,以及对准那些数字,因此在上面做记号以及运用相应的数学技巧,很多数学技巧如果能用上会加快速度。

数学这部分的整体难度跟往届应该是持平的,所以难度不会是太高,但是刚才也说到虽然难度不高,但是平均下来135道题,每道题是54秒,除去填答题卡的时间,只有45秒。数学稍微难一点,一分钟把数学题做对是非常非常难的,特别是关于数字推理,所以运算是非常非常麻烦的。这个难度虽然说不高,但是仍然是一个障碍。另外,内容跟以往的相似形非常非常强,有一定新意,但新意不会很多,相似性非常非常强。以前考过什么样子,今年考什么样子。以前别的地方,比如国家、浙江、广东那些考过的,北京也会考,但是也有北京以前考过,今年又考,绝大部分都是这样的题目,这是总的特点。

数学一般从国家来说只包括两部分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但是北京的题目当中数字推理有一种叫圆圈推理,首先我讲一讲第一部分,数字推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推理,仍然是多极数列和递推数列,递推数列两道题出现了一定的新意,很多考生做第一题就直接做不出来了,跳过去,这是考试的一个特点,因为时间不够,不会因为一道题不够还扎在那儿,看一两分钟就看出来。这道题以前基本上没出过,但是有类似的,浙江考过一道类似的但是也不太一样的题,浙江考过×1×2×3的题,这是一个递推数列,乘上一个数还得加上一个1,第二,乘上一个数,不是一个固定的数,乘以等比数列。另外,去年第四题也比较有新意,第四题也是一个递推数列,但也不是以往认为的递推数列,一般递推数列有加减乘除倍方这六种关系,但是这里是乘法和加法混杂在一起,大部分考生可能看上去比较困难,但这样的题目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假设不够时间直接跳过去,还有把以往见过的方式排除再分析数列的特点,这样的题目是能够做出来的,当然做出来的同学可能是少部分。这是第一部分关于数字推理。

第二,关于圆圈推理。圆圈推理的难度也是建立在加减除乘方,除在乘法的前面,因为这是我做这类题目对大家的一个思维方式,大家先考虑加减法,再考虑除法,再考虑乘法,普通的没有再考虑平方。今年考的五道推理题,五道都是乘法相关或者是以乘法为核心,虽然里面有加减除法,但仍然是以乘法为核心,一般仍然按照我们的顺序,先排除加减除再看乘法。有些同学可能数字感觉比较强,看几道题目一下子看到数字当中的特点,可能做得稍微快一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中招保送政策有违公平 普通中学校长称应该取消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