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江苏首次小高考紧张开考 专家分析首日4科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7-4-9 17:07:00  来源:扬子晚报 



  南京某高校招生负责人说,大家都在关注学业水平测试怎么与录取挂钩,等着高校拿方案,但高校也很为难,不敢轻易说标准。因为标准低了,起不到甄别作用,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形同虚设,也违背了2008方案的初衷,但标准高了,网罗的考生有限,可能会出现到最低控制线仍未录满的“断档”情况,而这是高校最怕看到的“惨状”。按照方案的理想设计,应该说只要达到控制线上,按什么来排序由高校说了算,甚至可以以某一学科的分数,比如数学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但是从现实操作的层面,这样做又有极大的冒险性。这也是高校左右为难的原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办主任王奇峰说,等必修水平测试一结束,我们迫切要了解的是各分数段比例的情况,比如4个A 的比例占多少,3个A的比例占多少,由此考虑2008年高考学校如何制定标准,必修及两门选修A或B怎么搭配的问题。我们与中学校长也就这些问题多次交流过,目前对招生怎么要求还没办法回答,在明确此次必修水平测试的结果后,学校会开研讨会确定方案。

  中学将把结果作为分班依据

  一位四星级校长告诉记者,在高考草案出来的时候,该校对高二课程安排包括高一的课程安排上就已经做了针对性调整。考虑到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因此在开考前两个月,高二年级就已经控制非结业考试的科目课程安排量和作业量,而对于高一分班问题目前学校也在“酝酿”:“分班怎么分,什么时候分对学校来说是很矛盾的选择。如果按照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分班早对学生是不利的;但针对新高考方案早点分班,对最后的考分来说将是有利的。从现状来说,教学还必须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目前学校有两套方案:一是在5月份的期中考试结束后就分班,二是暑假前后分班。分班一般会选择大型考试之后,这种截点比较有利于学生做选择。而这次‘小高考’的情况将会对高一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考试的分析数据也将作为分班的重要依据,用以指导学生选科。”

  考完迅速调整教学方案

  必修水平测试的6门学科考完了,老师会不会出现“闲着”的局面,考完只剩5门课了,学生又怎么调整心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学校早就设计好了应对方案。一位四星级高中的历史老师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每天上七八节课,为学生“加料”。但是考完以后大多数老师将分流到高一和高三。另一所名牌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考试一结束后,他们将科学调配课时,接下来,高二学生只剩下5门课,一方面会增加语数外以及另两门选修课的课时,同时增设音乐、体育和技术学科并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如有部分没通过的考生也通过选修课继续学习。对师资力量则会重新整合,比如负责学校其他工作,进行与新课程相关的培训,或分担部分高一和高三的教学任务。

  实习生 徐成 孙小香  本报记者 王璟 张琳

  ■高层声音

  08方案操作细节还有可能微调

  8日上午,正在考点巡考的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就社会关注的学业水平测试,接受记者采访。

  丁晓昌首先说,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就是学校只要按照新课改的标准开足开齐课程,正常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学得比较平稳,那么安然地通过测试没有问题。

  学业水平测试会不会增加学生压力?丁晓昌表示,学生的压力原来全压到高三,而根据新高考方案,学生的压力分解了,他们现在这段时间紧张一点,后面会相对轻松一些。如果学生明年还想参加第二次学业水平测试,就不能享受加分了,这个制度设计就体现了不是无限制地给学生增加压力。“学生这次压力之所以大一些,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老师是第一次面对这种考试,心里没数。如果正常平稳了以后,这种压力就会减轻。”

  对于“6A加10分”的制度设计问题,丁晓昌解释,过去为了照顾面上,命题相对容易,有些学校教学就不认真,到了临考前突击一下也能过关。现在的制度设计的导向就是激励学校对高中阶段打基础的所有学科都予以重视,都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正常的教学计划,让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的理想位置。

  至于有家长提出,如果考生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还想再考一次,必须等上一年,这段时间相隔太长。丁晓昌表示,2008年高考方案定下来了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一些问题,教育部门将本着开放的心态,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如果大家反映一致的话,还会做进一步的调整。“总之,一切替考生着想、一切为了考生是我们的出发点。”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郑州一女生托福考了620分美国五所大学争抢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