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北大党委书记反驳丘成桐绝没骗国家钱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9-4 16:38:4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丘成桐直言:北大很多经费都是骗来的

在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多次批评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是“骗取国家资金”后,北大领导近日终于打破沉默,出面反驳丘成桐。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宣称北大“根本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
样说什么骗取国家几千万上亿的钱”,并暗示丘成桐批评北大是因为海外华人数学界存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过去几个月频频炮轰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引进”,目的是骗取国家投资。他也痛斥中国普遍存在作假、抄袭等学术腐败,指中国一些身居高位的知名学者不是专心学术,而是经常玩弄权术。

闵维方认为,丘成桐炮轰北大的背景很复杂。他说,海外华人数学界存在一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矛盾,一些人的看法与另外一些人不一致。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来了北大。北大对这些愿意回国服务的学者做了相应的安排。但因此也引起了另外一些人的不满。

“他们不了解情况,却对北大提出了无根据的指责,说什么引进人才大部分都是假的,一个人就骗取国家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其实,在国外大学一年工作9个月就算全职,以此为标准,可以说我们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全职的”,“有人对北大‘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的’指责是非常不公道的。”闵维方说。

闵维方也同时反驳北大被香港的大学归为二流的说法,强调北大仍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目前在世界大学的排名高居前十多位。声称北大最受尊重的是像季羡林、王选、厉以宁这样的学者,而不是管理干部。

闵维方援引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所做的大学排名,说北大2004年在世界大学排第17名,2005年北大排第15名。

不过他承认:“要论办学实力,特别是科研竞争力,我们其实并没有这么突出。”

“假拿来主义”需要深度撞击

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徐迅雷

巍巍乎北大,戚戚兮今天。因为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批评,北大近日连连出招,先是党委书记闵维方说丘成桐的批评不公道;继而数学研究所所长丁伟岳新开博客撰写文章,质疑丘成桐“庞加莱猜想由中国科学家彻底破解”之说。看起来这是双管齐下,其实这两根管子形同软管,效果恐怕大大的不理想。

似乎是因为准备很不充分,所以闵书记的回答有太多的漏洞。其中最大的漏洞是,与此前他们的新闻发言人所回应的一样,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丘成桐说的是“假引进”还是“引进假的”。丘成桐是说“虚假引进人才”而不是说“引进假的人才”;是说“‘假’拿大”不好,不是说你“大拿‘假’”;是说引进人才的手段方式作假(比如明明人家在国外是全职教授,北大却说已经把他引进进来了,是自己的全职教授了),而不是指对方整个是个“假人才”。闵书记的回答却是:“这几年,我们从海外引进很多人才,我觉得都很优秀。”

“到底谁在说谎?丘成桐回应北大”,这是8月21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封面大标题,丘成桐的说法倒很求实:“北大随便讲他们没有问题,那他们可以将名单发表嘛。名单发表我们一个个对就是了。北大讲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公布名单呢?”“真引进”还是“假引进”,对名单就是最简单明了的求证。

人才的拿来主义是好的,但公众应该擦亮眼睛,提防“假拿来主义”。“假拿来主义”是一种不良制度,不良制度必定催生学术垃圾和学术腐败,而学术腐败必定成为国家耻辱。在反学术腐败的大背景下,丘成桐对北大进行的是“一个人的战争”,他的“打假”是否精准,当然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他的态度是否“公道”,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看来,丘成桐对北大进行“深度撞击”,确实把北大给撞痛了。北大是否学学“富士康”,也向丘成桐个人提起3000万元的天价索赔?若无望赔来3000万,那也可以来个“奇峰突起”,将诉讼标的由3000万降为象征性的1元,然后撤诉。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丘成桐的批评不够公道

今年夏天,执中国高校牛耳之一的北京大学所遭遇的非议也许是前所未有的。

先是国内有人说:“北大被香港各大学扫为二流”;继而丘成桐教授炮轰:“北大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 的。”

这还不算,更让北大尴尬的是,当不作回应时,有人说其高高在上;当新闻发言人做出回应时,又被说成“一贯养尊处优当然坐不住”。似乎进退两难。

但8月25日,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还是坐到了记者面前,他并不否认正在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但他愿意回应北大近期的舆论风波。

“对北大的炒作是不够公平的。”闵维方说。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小学生不买笔记本电脑?别想进实验班!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