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替考事件”拷问政府不作为
陕西洋县曝出高考替考事件 高二生
陕西洋县曝出高考替考事件 高二生

洋县替考事件,真相到底被谁掩盖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12 14:22:09 来源:国际在线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这样一起恶性事件,调查了一个月也拿不出一个真相,实在值得思考。替考本已可恶,结果再添荒唐,而一旦“可恶”与“荒唐”捆绑到一起的时候,难免要让人质疑当地政府了……作者:毕书之

7月8日,陕西汉中市委宣传部向媒体正式通

通报了该市洋县替考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包括该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洋县中学校长等17名事件当事人被处理。[详细]

有处理,而无真相?

表面上看来,责任人都处理了,沸沸扬扬的洋县替考事件似乎已有一个“说法”。但细读这份通报,却让人一头雾水:一次处理了17名当事人,每个人是免职,是警告,还是记过,都写得清清楚楚。如此明确的处分,自然是在真相已经相当明了的情况下才能做出的。但通读这份调查结果,谁组织的、替考过程如何、到底有多少学生替考……这些原本都需要还原的真相,却只字未提。据媒体报道,甚至个别当事人称自己只知道受到了处分,却不知道事情经过。

洋县替考事件发生后,由于事关高考公正,加上举报者、当事学生、校方说法不一,使事件更显得扑朔迷离,因此公众不仅希望破坏公正的涉案者受到处罚,更期望政府调查组能给出一个真相。可调查组经过一个月的调查,到头来只拿出一份笼统的定性通报,对事件细节、主要领导负有什么责任只字不提,这是一份“豆腐渣”调查!

负责通报处理决定的宣传部官员说,他们只知道处理结果,事件经过不清楚;而市县调查组却称,所有进展必须由当地宣传部发表——无权公布调查结果的调查组竟然能够存在,已经令人称奇,互相推诿之间表现出的欲说还“羞”更加让人恼火。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怎么就敢如此敷衍了事?

我总以为,媒体将有组织的替考丑行曝光,强大舆论压力下,谁也不敢“捂盖子”的,还原真相只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我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事情发生第三天,调查组就急匆匆拿出了一个“替考属于考生个人行为”的初步调查结果。

按照“个人行为”的结论,何必需要处理这么多人?既然处分了这么多人,又如何说明替考只是“个人行为”?如果这样一份处理通报真的就为替考事件盖棺定论了,如果民众对于真相的知情只能止步于此了,那我们只有默默悲哀的份儿了——不仅仅在于这些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也不单单在于其死不认错、能拖就拖的官僚做派,最大的悲哀在于:众目睽睽之下,媒体把事情曝光得差不多了,某些官员仍然敢拿出这样一份没有真相的处理决定,掩盖早已被他们搅浑的真相!

这样一起恶性事件,调查了一个月也拿不出一个真相,实在值得思考。替考本已可恶,结果再添荒唐,而一旦“可恶”与“荒唐”捆绑到一起的时候,难免要让人质疑当地政府了:是政府的调查能力有问题,还是大脑有问题?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或许更多还是大脑的问题吧。大家都干坏事,咋好让咱一家倒霉呀?——真不晓得是如此态度滋生了替考的“惯例”,还是替考“惯例”滋养出如此麻木的神经。

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中纪委驻教育部监察组也开始介入洋县替考事件调查了。看来,在当地市县调查组“自己查自己”给不出任何真相的时候,也只好寄望于中纪委监察组给公众真相了。c016

作者:  责任编辑:春春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湖南提前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热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