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敲门砖教育”何时刹车?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28 22:28:08 来源:人民日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提要

  不少重点学校招生,由“以分数为依据”,变成“以证书论英雄”。受此误导,家长强迫孩子学一些对“升学有用”的特长,以此作为升学“敲门砖”。



这种做法冠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应该尽早刹车。

  
小学升初中,本该免试就近入学。可在许多城市,择校热度不减。不少重点学校招生,由“以分数为依据”变成“以证书论英雄”,引得家长学生纷纷投奔各种“特长”培训班、“文体”业余校,于是,“敲门砖教育”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何谓“敲门砖教育”?就是一些重点学校,把所谓的“特长”作为录取学生的依据或参考,误导家长强迫孩子学一些对“升学有用”的特长,片面追求成绩、等级和证书,以此作为升学的“敲门砖”。

  澳大利亚钢琴家托萨告诫说:“如果有一个满怀功利心的家长站在身后,即使孩子是天赋神童,也难成大师。”其实,大多数中国家长倒是有“自知之明”,根本没想让孩子成为什么大师,学艺术仅仅是为了升学。只要上了好学校,“特长”半途而废也毫不可惜。

  “敲门砖教育”只重手段,不重目标;只重功利,不重发展;冠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完全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采取强迫灌输、强迫训练和强迫考试的办法,把孩子的学习完全变成一种功利行为,其危害比应试教育更严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敲门砖教育”何以大行其道、轰轰烈烈?

  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点学校是“敲门砖教育”的始作俑者。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不再有用考试选拔学生的特权。怎么才能提高门槛,保证生源质量?许多学校用“特长”作升学资格或参考条件。不允许考试,就搞综合测试;看不出学生水平,就用证书作参照。于是乎,音乐考级证书、比赛获奖证书、公共英语等级证书等,林林总总,都成了进重点校的“敲门砖”。难怪家长说,“过去讲又红又专,如今要敲门砖”。

  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敲门砖教育”推波助澜。升学标准就是指挥棒,学校向哪指,家长就往哪跑。奥校成绩管用时,家长带着孩子上奥校;奥校停办,家长不干,有的找教育部门“评理”,有的干脆把奥校教师请到家里来教。面对升学的指挥棒,家长其实很委曲、很无奈:没权没钱没关系,再不让孩子学点“特长”,搞一块“敲门砖”,升学怎么办?抱怨归抱怨,在客观上,家长们确实在为“敲门砖教育”拾薪加火、推波助澜。

  教育行政部门难辞其咎,因为教育不公平正是“敲门砖教育”的根源。面对“敲门砖教育”大行其道,眼睁睁看着孩子们心身遭受摧残,教育行政部门怎能坐视不管?要管,就必须从根儿上管。教育部门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本地区教育发展是不是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有没有将困难群体拒之门外?优秀教师能不能定期轮岗、到薄弱校任教?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如果不考虑、不作为,教育如何均衡发展?教育公平谈何实现?“敲门砖教育”何时刹车?
(c021)

作者:  责任编辑:哪吒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四大困难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