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北大清华症”岂只是学子的“面子病”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9 13:43:21 来源:sohu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日前,重庆铜梁高三学生张敏(化名)为冲击北大,近两个月不出家门;而某市直属重点中学的一位尖子生近日也坚定表示非清华不读。教育心理咨询专家丁祉对此忧心忡忡地表示,其实这是患上了“北大清华症”,这样的尖子生绝不在少数。
认为这“是面子观在作怪,家长和老师应协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勿因面子伤了人生。

  人们将“高考”形象地比作“千军万马”争过的“独木桥”,那么,“非北大清华不上”无疑就是在“走钢丝”。它给学子们的身心所带来的折磨和压力,由张敏出现的“痴迷”北大和学习极度“紧张”可“一叶而知天下秋”。但是,造成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尖子生有“面子病”吗?

  说到“面子”,北大清华本身就是中国高教的面子工程,自此以下,各省市地县也有自己的教育“样板”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同样是面子工程。对这些学校,政策倾斜,集中全国或当地的优秀资源于一身。上这样的学校,不仅是面子有光,其实也是有着享受最优教育资源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什么家长和学生们不趋之如鹜呢?而从小学到大学,层层拔尖,往往功成名就看能不能考取北大清华,而拔尖到底。君不见各地政府和学校每年总以本地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数量为荣耀大力宣传,这里面岂只是面子问题,最终也是有政绩和经济利益于其中的。

  当然,考上北大清华也并不就代表着一切都能如愿,考不上也还是天地广阔。可是,毕竟北大清华的才子找不到工作而“卖肉”或“卖糖葫芦”是个案,而所谓的找不到工作,也往往是个人认为与自己名校不配而不愿意“屈就”。这似乎又回到了面子问题。可是,从舆论主流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和不平,以及“好事多磨”般的结局,其实都还离不开北大清华的招牌,这不还是暗含着“北大清华高人一等”的观念吗?而用人单位也常常以引进北大清华学生为荣,不久前,一家高校竟然“学历查三代”,拒绝了一位非名校大学本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这种“荒唐”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实,面对考上北大清华就能有优于他人的市场和机会,再好的“平常心”,谁又能对些无动于衷呢?

  所以,社会都如此浮燥,爱面子,又如何能让学生有正常心态对待高考和人生。可以说,一些学生的“北大清华症”,其实病根反而并不全在学生,而是在家长、学校和社会气候。要治疗,就应先治一治社会各界的“北大清华症”,才能有标本兼治之效果吧!c009

作者:  责任编辑:阿当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推进高考公平的“大跃进”中国太需要了
下一篇文章悲哀!闯过复旦交大面试 竟然不知山东省会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