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教育>>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暗箱几率:研究生复试如何体现公平?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4-13 14:54:03 来源:sohu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为提高复试的有效性,教育部今年规定,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特色决定复试内容,其中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情况等内容。

  一般来讲,研究工作是艰辛和枯燥的,只有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学生,才能在某一研究领域有所成就。今年,教育部特别将心理
情况列入复试考核内容。各高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相当重视,但缺乏普遍认可的科学测试体系和工具。在这方面,北京大学一直进行着相关探索与实践。

  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介绍,自2004年,北大医学部在招收研究生时已开始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今年,北大校本部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已经联合制定了相关测评体系,在充分考虑考生心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测评结果由心理专家进行统计、筛选,并作为能否录取考生的参考条件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今年也首次在复试中引入心理测评系统。该校研招办主任马小侠告诉记者,该心理测评系统由各院系自主决定是否采用,目前,有7个院系申请在复试中使用该心理测评系统。

  教育部今年规定,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据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钊介绍,在研究生复试中,他们一直对考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极为重视,今年将通过查阅档案、面试考核和公示监督等环节,确保录取的考生确为政治上过硬的优秀人才。针对应届考生,清华大学尊重并相信考生所在单位对考生学习期间的全面评价和鉴定;针对往届生,他们会调阅该生的档案,由各相关院系派专人进行查阅,对档案内存在疑问的地方,将提交至院系进行讨论,仍有把握不准的地方,还将上报给学校。

  郭钊告诉记者,在复试中,各院系复试小组成员也会就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国内外时事等提问,侧面了解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此外,复试结束后,清华大学会把拟录取名单上网公示,若某考生的道德品质等的确存在问题,知情人可进行举报。

  复试工作各环节紧密相扣

  如何规范科学地进行复试,确保复试的公平与公正?这是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全程公开。”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生玉海介绍,从2003年开始,北京大学就开始实行“五公开”制度:公布所有考生初试成绩;公布初试成绩名次;公布复试的规则、程序、考核目标、分数计算办法等;公布复试结果;最后,公布拟录取结果。“五公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整个招生录取过程的公开、透明,使考生拥有了知情权,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达到了相互监督的目的。

  “复试是对初试的重要补充,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程序、有效的措施、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做好复试工作的重要保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大椿说,为使复试工作有章可循,他们于2003年制定了《复试规则》,并不断加以完善,《规则》包括:拟录取的硕士生必须参加复试,复试合格方可被录取;复试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复试规则和复试基本要求,院系负责制定本院系的复试办法并报研招办备案;以院系为单位成立硕士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院系复试基本要求和复试办法须告之考生等。

  据清华大学研招办主任郭钊介绍,清华大学除了对各院系(学科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复试程序、方式、录取总成绩计算办法、拟录取名单等对所有考生进行公示外,他们对复试工作流程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加强了对复试各个环节的监督制约,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分工细化,某些个人意志无法改变整个复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把复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并尽可能公开化,考生不但可以按照教育部和各高校公布的信息随时查询复试流程及规定、自己在复试中的成绩、自己是否被录取等,同时还可以监督高校是不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科学的录取工作。

  近四年来,人民大学一直重视对研究生复试旁听工作的开展,据该校研招办主任马小侠介绍,2005年,为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院和学校纪委共17人四天全程旁听了每一个院系的复试,深入了解院系复试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复试经验。旁听内容涵盖了复试阶段的各类考试: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和口试、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刘宁  责任编辑:阿当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热门专业毕业会成鸡肋 专家推荐填志愿十大冷门
下一篇文章6成男职高毕业生成了躲在家庭皮囊里的“袋鼠”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