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进高中前常听有人说课改后会很轻松。但到学校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总觉得自己现在的学习很费力,负担很重。”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高中新课改后,海南省文昌市文昌中学高一学生龙海燕这样告诉记者。
海口市一名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和龙海燕有同样的感觉,他说,有个星期一的早上他问班上学生:“今天要交多少作业?”学生答:“9种。”除去周六补习一天功课外,学生只剩一天两个晚上,还要完成如此多的作业。这位老师说,我真的不忍心再给他们布置作业了。
2004年9月,海南、广东、宁夏、山东作为全国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的4个省开始对高一新生使用新教材。新的高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共188个学分,其中有120个学分必修,可跨年级、跨学科选课。与现行的全国课程相比,新课程有很大变化,删除了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内容,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对于一些学生和老师反映高中课改后负担加重的问题,海南省的课改专家和课改一线的老师们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是什么让一些学生感觉负担仍然很重?轻松学习,有没有一个可行性的标准?高中课改进行到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学生负担加重是课改惹的“祸”?
“改来改去,反倒是加快了教学速度,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引起消化不良。而且加大了学习负担………郁闷啊!”一名高一学生通过网上留言表达对课改的不满。
教学进度为何比课改前还要快?人民教育出版社丁尧清等人听到海南不少高一老师大同小异的反映。4月中旬,他们在海南进行了为期3天的高中课改新教材调查,走访了海口市、文昌市、琼海市的3所高中,与100多名参与课改的高一老师进行了座谈。
“新版教材量太大,不科学,一个模块6篇文章,一学期50多篇课文,还不包括写作、测验的课时,感觉编书的人真是不懂教学。”一些高一老师的发言非常尖锐。
新教材与习题的不配套也成为学生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
“以前每讲完一节内容,相应的习题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做,而现在却是大部分不会做”,文昌中学的化学老师朱晓锋提到的这个现象,正是由于练习与教材不配套造成的。
所谓的不配套,就是教材是新课标的教材,而习题仍是以前的习题,甚至是往年的高考题,如“上海卷1998”等等。
朱晓锋说,练习的难度没有降低。教材上已经删掉的有些内容,练习上还有,学生们做练习时常常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上课明明认真听了,怎么还是不会做题?”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多了,学生的自信受到打击,心理压力增加。这种无形的负担更让人担忧。
然而,针对学生和老师的抱怨,海南省课改专家组组长、省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蒋敦杰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蒋敦杰认为,学习没有负担是不可想像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学习的负担要有一个度,而课改结构本身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由于某些方面的粗疏,与教材配套的练习没有跟上,在课改过程中这些问题是会得到改善和解决的。”蒋敦杰说。
高考指挥棒扭曲课改方向?
课改试点已进入了第二学期,2007年,试点的高一学生将参加高考。目前,海南省针对课改的2007年高考方案仍然没有出台。这让很多高一老师感觉不摸底,毕竟,在课改进程中很大程度还要套用现行的高考方案,老师盲目地针对高考教学无形中又加重了高一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负担。
“现在讲课,只能跟着感觉上课。”文昌中学的化学老师杨舫玲一脸无奈。因为跟课改配套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导致了课标模糊,不像传统的教学大纲在知识点后面注明“了解”、“掌握”、“理解”、“运用”等字样,老师对教学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
吴青杨等几位来自海口市一中、实验中学的地理老师认为,高考方案没出来,教学的目标就不明确,在讲课过程中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只好都讲一遍。而这又导致另一个问题,上课时间不够用,“总感觉课很多,上不完”。
他们还认为,因为升学压力存在,对新课程总也放不开手脚,不敢大刀阔斧。
谁是课改目标的主导者?
“学生踊跃、主动,学习充实、轻松是课改的目标,而如何实现则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和调控,理性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龙官吾将课改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在海南,有些老师则确实对高中课改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探索。
作者: 责任编辑:阿当
下一篇更精彩:北京教委规定中小学不得选用境外教材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