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资讯中心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盲目扩张:高校像只筐统统往里装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3-20 14:16:05  来源:东方网 

盲目扩张:高校像只筐统统往里装 

  高校像只筐,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统统往里装。这就是目前中国高校的现实。

  中国高校的盲目扩张之风,已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浪费还在继续,且有愈演愈烈之感。中国高校的盲目扩张,已经向全方位发展,向着难以收拾的方向发展。

  盲目扩张之一:滥招学生。高校招生,已经是来者不拒,不管分数高低,不管是否符合条件,不管考生素质如何,统统接收,只要愿意出钱。名为扩招,实为滥招、乱招。把正规招收的名额控制得很小,把扩招的名额放得很大,分数放得很低,600分的能够上某某大学,300分也能上,看起来多少多少大学生,实际合格的有多少,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高校加大招生引来四个弊端

扩招未真正解决众人齐挤独木桥的局面

  现在读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但就业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和家长再也不是满足考一个学校,而是要考好学校,考重点,考名牌。年年不少的高分尖子考生非北大、清华不读,为了考清华、考北大,不需一年又一年地补习。》》详细

扩招带动内需的目的出现了消极面

  高校的高收费,使“读不起书”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一个农民家庭,辛辛苦苦劳动一辈子,节俭一辈子,也只能勉强缴一个大学生。 》》详细

扩招使高校教育质量、大学生素质下降

  按照现在的高招数量,高中生几乎可以一窝端地读大学。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除此之外,片面地追求人数,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一些在中学阶段有打架、斗驱、偷窃等斑斑劣迹的学生,一些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学生,也被录取。加之高校人满为患,管理跟不上。》》详细

  盲目扩张之二:滥圈土地。目前,中国圈地最多的已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是各高校。高校圈地之快、圈地之多,令人乍舌。一般的高校,圈地都在2000亩以上,多者三、五千亩,且没有人去查。高校圈地,已经使高校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拼命圈地,拼命收费,拼命扩招,造成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土地征下后,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形成大量晒地皮现象,浪费土地资源,有的地方,由于补偿等不到位,农民土地被征用后生活安排不好,引起了上访。高校无节制的圈地运动,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危害。

高校扩建的“付出”和“回报”
高校扩建的“付出”和“回报”
付出

  高校为扩建大规模举债

  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所需的资金额绝非一个小数目,都是上亿、几十亿,甚至百亿。”程方平研究员介绍说,“如廊坊东方大学城投资达50亿,宁波市高教园区投资32亿,南京市江宁大学城远期投资40多亿,仙林大学城投入50亿,广州大学城投资高达120亿元。”全文]


回报
  高校扩张太快,办学质量在下滑
  
  中国在大学改造上力争一流,但涵盖的领域太多,而且是齐头并进。此外,国家重点资助约30所大学的计划,浪费了资金和人才,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哈佛大学校长雷文对此也持保留态度,他提醒说:“中国国内著名高校扩张太快,办学质量在下滑。”[全文]

  盲目扩张之三:滥设专业。过去,高校增加一门新的专业,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慎重的事,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做大量的社会调查,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老师配备、设备增添等,一项工作不到位,都不会盲目增加。而现在,高校开设新的专业,比什么都方便,只要认为哪个专业吸引眼球,哪个专业能赚钱,不管条件如何,一律开设,以至于老师配备力量严重不足,设备仪器无法到位,学生到了学校,授课老师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如何,也可想而知。 

   盲目扩张之四:滥发文凭。我们很痛恨社会上制作假证件、假文凭的不法分子。然而,我们更加痛恨滥发文凭的高校。不法分子的假文凭,使用者还提心吊胆,还不敢光明正大地使用,一旦发现,还会被追究责任。然而,高校日常生活发的文凭,还都是认可的,是合法的。但是,这些文凭的成色如何,含金量如何,学校知,拿文凭者知。什么博士,什么硕士,什么学士,特别是博士与硕士,不知有多少是骗人的,有多少是水得没有有一处干的地方。有的领导干部,可以说没有上过一次课,没有写过一篇论文,竟然一个个地成了博士、硕士的,发者不心跳,拿者不脸红,用者不含糊。有则古训叫滥竽充数,而现在有些所谓的博士、硕士,何止于滥竽充数,简直连数也没有资格去充。高校为什么会这样做,一则可以收费,一则可以得到照顾,相互利用,何乐不为?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malan

作者:  责任编辑:中网采编

下一篇更精彩: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06年考研复试办法

中网资讯中心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我也评两句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 点 推 荐



性 福 同 行


热点娱乐推荐
赞助商链接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
中网资讯中心,更多精彩在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