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说,这次网婚让他看透了婚姻的本质,今后自己不敢轻易相信网络,更不敢轻易相信婚姻,甚至还有了害怕婚姻的想法。“虽然只是一次网婚,但我动了真感情,而且伤筋动骨,为了维持婚姻我花光了大学的学费,整一年没有读过书。我想在基地里戒除网瘾,跟以前的网婚经历再见,重新回到学校里,读完自己的专业,不再碰网络,也不碰网络上的人。”小风说。
小江的网婚
一年时间结婚百次
网婚付出的只有金钱,豪华的700元,便宜的10元。网婚次数多了,对现实婚姻已经没有感觉。因为害怕背负太多责任,他今后可能不会结婚。
感觉不错立即求婚
另一个18岁的孩子小江则认为,网婚是让他了解现实的一个窗口,对他而言,网婚并不需要付出真感情,更多的仅仅是一场游戏。
小江在一年时间里结婚100多次,他说自己平均每个月至少结七八次婚,现在有100多个“老婆”,结婚次数多了,对婚姻就没有感觉了。只要在网络上一起玩游戏感觉不错,双方聊天时交流也不错,小江就会提出网婚的要求,并且大多数时候都能顺理成章地结婚。
小江称,他的一些朋友都在网上社区中找到了心上人,在网上和各自的“老婆”有模有样地生活,他们会一起商量“一日三餐”吃什么,甚至讨论“家居装修”等。为了能保证每天和网上的“老婆”“见面”,他耽误了许多学习的时间,可仍乐此不疲。
现实之中害怕结婚
小江说自己为网婚付出最多的是金钱,他举例告诉记者,在“梦幻西游”里结一次婚,至少要花掉7000万网络币,折合成人民币也有700元;在“劲舞团”里结婚稍微便宜一些,但也要选择衣服,至少得花1000万网络币。花这些钱让小江很有成就感,“给老婆买衣服结婚,选择更好的条件,我自己感觉像一个大老板,可以挥洒自如,金钱在我手里就是符号。”这种成就感支撑着小江不停地结婚,随后离婚。每离婚一次,他也需要支付扣除30万元网络币的代价。
小江认为,网婚就是一种游戏,他不会当真,快乐就可以了。提到现实中的婚姻,他表示,网婚经历次数多了,他对婚姻本身已经没有感觉,而且现实中的婚姻要背负太多责任,他担心自己受不了,不如网婚那样轻松,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只需要点击一下键盘即可。相比较而言,他今后可能不会结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的感觉。
网婚调查
23%孩子经历网婚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最近对80名学员进行了一次调查,接受调查的孩子年龄普遍在14到18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23%的人有过网婚的经历,在网络婚姻中他们一般都会直呼对方“老公”、“老婆”,他们选择网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好奇以及与游戏本身规定有关。
当问到“网婚后,你是否会与对方见面”时,56%有网婚经历的孩子选择会见面,他们在见面中有的只是聊聊天,有的会有一些亲密举动,甚至还会发生性行为。
大多维持一年左右
不少有过网婚经历的孩子,都有过十多次、几十次的网婚经历,每次网婚大多最长维持一年左右,而最短的则只维持几个小时就离婚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网婚中充满了虚假与不真实”,38%的人表示经历过网婚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现实婚姻的看法。
专家观点
网婚扭曲心理
危害现实婚姻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心理医生魏徐红表示,这些有网婚经历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跟外界的交流,在现实的环境里缺少朋友,有的孩子父母关系差,教育方式不对,导致孩子缺失人生目标,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网络上,无论交友或者结婚等,都依赖于网络而进行。
魏徐红认为,网婚对孩子们的心理扭曲显而易见,过早体验成年人生活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孩子们最需要学习和成长的时候,过早介入网站提供的虚拟婚姻,却疏忽了自己的主要任务。网婚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婚姻要素,惟独没有责任在内。现实的结婚是要承担起责任的,但是孩子们在网婚的同时,网站还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情人,结婚、离婚十分随意,这会让孩子们曲解婚姻,对今后的现实婚姻不利。
观察沙盘摆放
制订治疗方案
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包括音乐、行为、游戏、绘画、精神动力等治疗室。记者进入游戏治疗室,在映入眼帘的沙盘上,前来治疗的孩子放上了一个白色的小房子,前面有一男一女手拉手,房子旁边还有汽车、大树等,俨然一个宁静漂亮的小家。
基地心理医生魏徐红告诉记者,这是有网婚经历的孩子摆的,经历过网婚的孩子,下意识里就会在沙盘上摆放出有结婚场景的图案。可能他不愿意直接说出网婚的经历,但专家可以根据这些心理启示对此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