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邝飙
梅州教育部门为何做出如此“大动作”?开学后这种“拔高”现象在梅州再次成为关注话题
本报记者 黄蔚山 通讯员 汤少雄 陶致 胡婷婷
新学期开学了,梅州的小学毕业生升上初中,而他们初中的老 师,有些也是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原在初中任教的老师有人则“跃”上高中任教。“拔高教师”现象再次成为开学后当地各界关注的话题。
据悉,近两三年来,梅州各地“拔高”的教师逾千人。是什么原因“迫使”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调师”拔高的“大动作”呢?
几个市县都见“拔高”
今年40多岁的曾老师反映:2005年丰顺县教育局将40多位教小学的老师调到中学任教,一年来实践显示,其中部分老师不能胜任在中学任教。今年暑假又有小学老师接到“调令”到中学任教。他认为如此拔高“调师”,对学生、老师不利。
记者在丰顺、梅县等地教育局得到证实:确有此事。据反映,虽然各地想尽办法“留住人才”,但类似的“拔高”现象历年来兴宁、五华等地也有。
记者从梅县教育局了解到:前3年间,除本地应届师范类毕业生回乡从教外,因初中老师缺乏,也曾先后从小学抽调约200位小学老师“充实”中学。一位学生家长说:只凭一张大专文凭拔高调动,怕误人子弟。
丰顺县教育局提供的情况表明:2006年暑假,该局制订出“大稳定,小调整”等六大原则,今年暑假共从小学调动106位老师到中学任教,其中以丰良中学、东海中学为多。
公开招聘未解近渴什么原因“迫使”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调师”拔高的“大动作”呢?据相关人员分析:受上世纪90年代初人口出生率高的影响,加上近年来当地山区大力提倡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剧增。以丰顺县为例,2002年高中在校生约5000人,至今年达近万人。
入学率高,但师资不足。为填补“缺口”,主管部门只好采用“拔高”方式:高中不足初中补,初中不足小学补,小学不足代课补,以“满足”扩招后每年增加100位中学教师的需求。
据了解,丰顺县现有30所中学,在校生3.8万多人,初高中班级662个(其中初中生便有29911人,510个班级),在编制老师共7482人,但新学期仍缺编超400人。丰顺县这两年来曾公开向社会招聘中学老师,但报名者寥寥无几。
教育局开学前积极动员应届本地师范毕业生回乡从教,还派员到湖南、江西大专院校招聘了150多位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山区任教,但仍不能全面解决中学师资不足。
尽管师资欠缺,但今年刚从湖南、江西等地被招聘到丰顺任教的几位老师仍对记者说:“大学生就业难,到丰顺任教只是一个‘先就业,后择业’的缓冲办法。是否能留住我们的心,得看今年双方的发展再作长期打算。”一位从社会招聘进师资队伍的老师说:梅州学校绝大部分地处山区,待遇低,还不如到社会去“拼搏”。
不少人找门路“跳级”
在采访中,则有小学老师认为:能“跳级拔高”到中学任教,是身居大山深处许多小学老师的愿望。因为,中学条件比小学好。于是,出现了争调动的不正之风。
在谈及调动情况时,一位教育局人员对记者说:“拔高调师”除本局研究调动外,确有相当部分的人是靠上级或相关部门领导的批条,或找到热衷教育的乡贤、老板说情。因怕被刁难和被扣不支持招商引资帽子,只能顺从“人意”了。
一位知情老师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拔高”调动后,要求调动的人越来越多。在调动中有些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热衷当“调动中间人”,借机收受委托人的钱财物品。
有家长找校长说情
记者了解到,开学前夕,有家长便私下找到某中学校长,要求千万不要将子女分配到“小学老师”所在的班级。他认为:那位老师是初中毕业后凭关系到小学代课,后才转正为正式编制,现在又被拔高了。他担心误了下一代。
在采访中也听到另一种说法。如今已在某中学任教的李老师认为:能不能教、能否教好,关键是老师是否用心。就他个人来说,初中的所有科目他都教过。他认为:从小学调到中学任教有利于缓解当前“中师”缺口问题。
记者了解到,有小学老师调进中学后,却在中学当了一名普通职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C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