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绝情女博士不认绝症爹娘
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天津被撞前者身
5名清华博士后河北沧州出车祸 正
广州拟取消生二胎间隔年限 不照顾
国内消费者欲赴美集体诉讼 博士伦
博士伦事件折射跨国公司信任危机
华裔博士难找工作加拿大自杀 曾是
两国双博士学位专才失意职场自杀
博士伦润明患者病历概念模糊索赔
优秀专才失意职场 妻子朋友痛诉双

父母倾家荡产陪读6年 儿子终赴美读博士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9-18 15:38: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李先生住在典型的筒子楼里,屋子面积很小,光线也不好。房子没有装修,屋里除了几样必需的家具外,放在木桌上的一台厚重、陈旧、明显过时的笔记本电脑显得很惹人眼。李先生衣着朴素,爱人陈女士正坐在阳台上用针线缝补衣物。

  “这个屋子是孩子爷爷奶奶的,我们两口子至今连一个‘窝’也没有。”李先生一边说,一边将一个大口袋抱到记者身边,再从里面拿出4个牛皮纸的口袋,分别是他的儿子李平凡小学、初中、高中
以及大学的各种获奖证书。他说:“这就是我家的全部家当,也可以说是我和老婆给儿子陪读的成果。”

  记者看到,除了中小学阶段的各种荣誉证书外,李平凡还有很多引人注目的获奖证书——“北大优秀学生”“北大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北大里引人羡慕的“北大本科生校长基金资助研究项目”以及北大每年的奖学金证书……李先生自豪地说,儿子基本上得到了北大的所有重要奖项。

  ·陪读经历·

  陪儿度过6年中学生活

  李先生的陪读来自于他“异常坚定”的信念,始于婚前。夫妇俩文化程度不高,1971年3月16日到云南当知青,1978年3月16日两人双双考上中专。从云南回成都以后,夫妇二人在一个国营企业工作,效益一直不好。未能上大学是这对老知青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正因为此,1982年3月16日他们结婚时,李先生对老婆说:“我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有出息,20年后我们的孩子一定要考进清华或北大,如果没有考上,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清华、北大停办了!我会把这作为我前半生的全部目标。”

  1995年,李平凡小学毕业时,凭借奥数一等奖证书,被招收到石室中学读初中。当时李家住在刃具厂附近,距离石室中学比较远。为了儿子上学方便,李先生夫妇商量,准备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房子也看好了,要600元一个月,这叫每人一个月工资收入不到200元的这对夫妇很为难。最后,他们还是租下了该房子,一家人搬到那里陪读。这一陪就是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一直到李平凡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他们才搬回原来住的工厂宿舍。

  ·陪读磨难·

  为了交房租变卖结婚首饰

  回忆起6年的陪读生活,李先生夫妇用了“倾其所有”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来表述。李先生回忆,最艰难的是2000年,两人所在的国企面临破产,每月两三百元的工资也拿不到。下海经商的李先生也极不顺利,一家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每月600元的房租无疑成了他们沉重的经济负担。当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劝他们搬回宿舍,不要再租房子陪读了,二人没有同意。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先生把结婚时以140多元一克给爱人买的金首饰拿出来,以每克60多元的价格贱卖了,才交上了房租。

  回忆当时的情形,李先生话语沉重:“2000年到2001年的陪读经历,是我们最难熬的一年,对很多家庭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基本上是靠变卖家产度日的。当时我们的开支,除了房租和儿子读书的开支外,基本上就是一种: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我当时甚至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如果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我就悄悄去买血。”苍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先生的儿子李平凡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陪读回报·

  儿子获全额奖学金赴美读博

  李平凡是成都石室中学2001级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当年以高分考入北大,和当年省理科状元王海桐是同班同学。在该班的“风采录”里面,王海桐写道:“我最崇拜的同学是李平凡,此人取名平凡,实则不平凡。”

  去年,李平凡在北大本科毕业时,由中国著名的长江学者、北大化学学院院长亲自写信推荐,被美国排名前十的芝加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芝加哥大学每年为他提供7.2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李先生夫妇自豪地说,他们现在靠着儿子从奖学金里面节约出来的“每年1万美金”,使得自己过上了从“生存”到“生活”的日子。他再三向记者解释“生存”和“生活”的不同:“‘生存’是最起码的活法,只是‘生’,就是不被饿死,不被冻死而已,当时我们的生活就是能维系生命而已;‘生活’不仅是生存下来,还要有自己的活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陪读建议·

  别让陪读变成压力

  李先生的陪读“经历”和“收获”无疑都是类似家长的“偶像”。作为过来人,他对陪读现象怎么看?对现在的陪读家长有什么建议?

  李先生首先把对孩子的教育看作是一种“经营”,看作“生意”。他认为,既然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经营”,那投入是必须的,陪读花销就是家庭教育这种经营中不可缺失的投资部分,“陪读是拿钱买时间,值得!”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警车私用送大学新生报到 车牌号被涂改(图)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