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著名经济学家刘福垣称政府有病不能让企业吃药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7-4 16:46:16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日前在谈到宏观调控时指出,应破除宏观调控的谬误。

  他表示,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来讲,没有经济周期,只有政治周期;没有总量矛盾,只有结构矛盾,于是所谓的经济周期有很大的误区。

  他继而强调,“十五”规划时曾提出了四个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产品层次、产业层次、地区层次、城乡层次,要对这四个层次的矛盾进行战略性调整。

  刘认为制
订“十一五”规划时,只按照由具体到抽象,把四个矛盾列出来了,但是战略性调整要抓哪个没有讲清楚,而恰恰把产品结构的矛盾放在第一位。刘接着提出了那个时期的三大短缺。首先是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公共用品,应由政府买单,而现在恰恰是把政府用品市场化了。“社会保障的绝对值并不大,那个时候1000亿左右就够了,现在也就不到两千亿。目前的银行居民储蓄率已经超过了37%,可老百姓还一个劲往里面存款,因为大家不敢消费,要攒钱让孩子上学,要攒钱养老,防止失业。这一个短缺就造成了很多东西卖不掉,而并不是中国人真不需要。”

  第二大短缺则是教育。教育是一个严重短缺的部门,教育是乱收费之首,特别是义务教育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变成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不义务”。此外,我们还是一个教育的净进口国,上百亿的教育基金,让咱们的孩子出国念书,而且出国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

  第三块短缺是住宅,在城市化起飞阶段城市化严重短缺,住宅的体制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到现在不管是八条还是六条,还没有找到门。”刘说。

  最近商务部又发布了上半年经济形势,称经济过热,而刘认为,“我们没有资格说热,没有资格说产能剩余,有多少剩余就有多少短缺。再大的数除了13亿都是个小数。我们要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得六个地球。现在的产能过剩的说法,是我们的结构出问题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来就没有热过。而恰恰是所谓的宏观调控是政府有病,让企业吃药。”(李涛)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老太太化名“17岁小姑娘”上网开导“同龄人”
下一篇文章江西婺源农妇发现奇石 黑岩土中长出水晶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