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的父亲节,王静买了些小菜又去单位看望父亲。到他办公室,东西还没放下,王志华就说:“我跟你妈已经正式提出离婚了,你还来干什么。”
这是王静第一次得知父母已经开始打离婚官司的消息,因为要参加会考,杨锡莉此前一直瞒着没有告诉女儿。王静说,“爸,我们好久没见面了,一起吃个饭吧。”他说,“你把东西拿走,我不吃”。
王 静放下东西骑着车就回家了,在楼下坐了半个小时,才进家门。
2005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下午,王静去看考场,当时心里紧张得不行,就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想听听他的声音。但是打了半个多小时王志华始终没接。
王静承认自己在感情上、精神上都很依赖父亲,“他走了,就像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倒了。”
王静在网上看到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的案子,她心想如果韩桂芝的丈夫坚持进行劝阻,事情最后的结果就不是那样。王静说,这是让她三年持续状告父亲的主要精神来源。
开始,王静举报父亲的动机只是想让他回来,“家庭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不想让这个家分裂,可以说家庭是我的全部。”
可是,接连不断的举报,并没有让王志华产生回归的念头。
母亲的身影
2004年7月初,王静给山东省纪委书记张春兰写了第一封举报信。在信中,她请求省纪委严查某厅纪检组父亲“包二奶”的案子,不给父亲“逃脱党纪惩罚”的机会。
同年8月30日,王静又给中纪委写信,这封手写信用了一两个小时一气呵成,里面还有错别字涂改的印记,没有留底稿就寄出了。
之后,中纪委要求省国土资源厅核查此事。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徐家林曾在接受媒体时说,省国土资源厅在2004年底,就把调查结果告知王静母女:没有证据证明王志华包二奶。
“调查发现,李翠莲的母亲的确是王志华的表姨,李的父亲2003年患肾病综合征,来到济南的齐鲁医院治疗,李翠莲也来到济南照顾父亲。”
王志华猜测,女儿如此接连不断地写信举报,背后是她母亲在指使。
但是王静说,“上告父亲的决定,是我自己做出的,母亲一直没有参与。”
在不断写信举报无效的情况下,王静的举报力度开始加强。而此时,母亲杨锡莉也开始一步步走向台前。
2005年,6月9日,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杨锡莉和王静一起去了省委信访办。她们在广场上打了白布黑字的横幅“纪委干部包二奶,国土厅包庇纵容成帮凶”。
4天之后,杨锡莉和王静从山东赶赴北京,找到中纪委举报中心。去北京举报是因为,王志华有一段时间已经没支付生活费了。“母亲陪我去,是因为我从未出过远门。”
所有的举报都石沉大海。在2006年2月,王静独自一人又去了一次北京,依旧没有消息。
在王志华接受了一家山东当地媒体的采访后,一直沉默的母亲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杨锡莉说,“我之所以现在接受媒体的采访,就是为了证明我女儿说的都是真实的”。
2006年6月份的某一天,杨锡莉手持100份《法制早报》———上面刊登着对母女俩的报道,在丈夫的工作单位门口发放。
王志华说,如果不是王静而是杨锡莉在不断举报,“我早就起诉她了。但她知道,王静是我的软肋。”
网络里的“老魏”
早在王静高考完了的那个2005年的夏天,她就在网易论坛连发了两三篇文章介绍父亲“违纪”的整个经过,但帖子一个个很快被管理员删除,她的ID不久也被列在了网易论坛的黑名单中,不能再继续发帖了。
王静给版主留言,问为什么要删帖,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她转战搜狐,但帖子仍旧很快被删除。在大网站受挫之后,王静以反腐败为关键词搜索了一些小网站,四处撒帖,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父亲的事情。
在她跟踪到的回帖中,大部分支持她的告父行动,但是渐渐也有反对的声音:“女儿告父亲,还有良心吗?有你这样的女儿吗?”“父亲都敢告,你这样的女人以后还有谁敢要?”
“说什么的都有,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想不通,我父亲对这个家做了这么过分的事情,为什么还有人反对我这么做呢?”王静很诧异地了解到对于她的做法“竟然还会有反对意见”。
正义反腐网的站长老魏收到王静发来的帖子和邮件,是她第一次从中纪委回来之后。这些帖子被挂在网上一周之后,老魏就接到让他删除的要求。
老魏是个法律工作者,专门免费帮人打申诉案件的官司。他开始和王静联系。
“当时她还是个未成年人。”老魏说,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王静。
他详细了解事情的前后经过,还会把相关的法律条文解释给王静听,对于怎么取证也一条条给她分析。
王静在各类网站中所发的帖被一一删除干净。老魏明白王静的绝望和无奈,他提示王静,最后一条路可能就是做自己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