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嘹望>>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51:41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张德丽,白衣天使为何有“耻辱感”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10-8 21:06:30 来源:南方报业网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张德丽:(大多数)医院每年都会制订盈利目标、服务满意目标等。盈利增长也是一种“政绩”,到了年底,各医院还会进行(盈利)评比,看排名第几。不过创收也不能怪医院,(我认为)这种竞争机制本身就有问题,应该问一下:医院该不该盈利?

代罪羔羊

人物周刊:现
在医患矛盾很突出啊。

张德丽:我听说有病人在医院急诊室窗下放了凳子,打了医生就从那儿逃走了。

人物周刊:医患矛盾中,你认为医护人员有责任吗?

张德丽:确实有些医护人员是“功能性”的工作,打针就打针,换药就换药,不会关心一下病人的心理感受,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功能。

人物周刊:我们经常会听到对医院的批评,比如有病人说,看病时还没把病症说清楚,医生把药都开了。

张德丽:有时门诊室排了长长的队,医生忙不过来,就凭经验,没等病人把病情说完就把处方开了,要是速度太慢,后面没看到病的就着急了。有时医生的思维还在前一个小孩那儿,但时间不够,笔下却在为这个小孩开药。

人物周刊:对医院的批评可能最突出的是看病贵的问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张德丽:国家(的监管政策有问题),不该让同类药换个名字、换个价就审批通过了。药效相同的两种药,换个包装就比前面一种贵几块十几块,这本身就不对。国家药监局为啥要批准同类药品有十几个品牌推出,又让它们去竞争价格呢?

有的病用便宜的药就能治好,但医药代表采取多种贿赂形式(把贵重药品)推入医院,医生为了多得回扣,就开价格高的药。对病人来说,本来疗效都差不多,价格却上去了。

看病贵,不见得都是医院的原因。药价是透明的,检查费相对多些。一般医院在药物方面微有盈利,因为药物进医院的价格是公开的。医院也会定期公布用量猛增、药物进院价格较高的药。要是贵就贵在进医院前了。

有些医生给病人开单做检查,也不是为了创收,是怕误诊,但是开检查吧,查出来没事,病人会认为是在摊派,要没开检查,万一又误诊了,那该怎么办?

人物周刊:作为护士,你也有委屈吧?

张德丽:香港和美国,人家靠医疗保险就能治病,他们政府对医疗的投入有多大?!我们呢?对医疗的投入多大,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多少?其实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世界排名还是靠前的,这说明中国医护人员的工作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不是只在非典时期才有体现呀!

人物周刊:听说你要离开,很大程度上是觉得对不起你的那些护士姐妹。

张德丽:每个月发工资、发奖金那几天,都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我们科室的护士那么累,但每个月总收入最高的不到2000元,最低的只有900元。每次我给这些靠捐款治病的孩子登记费用时,凡是能免的都免了,最后常常是我们科室在倒贴。

虽然手下的十多个护士都很理解,也从不抱怨,但我经常看到她们在叹气,觉得无可奈何。也许她们会想,我的家境比较好,吃穿不愁,但她们不一样,要养家糊口。在这种压力下,我还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去挣这些贫困白血病娃娃的钱啊。

而且干这个工作,有时忙起来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一天下来,脚都肿得发亮,回家后先生见了就心痛。我还患有心肌炎,经常心累气紧……

医药费高,看病难,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错误不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不过代为受过。不良医生的确有,但大部分还是医德高尚。在医院不搞市场化前,这些现象存在吗?!

人物周刊:你对政府的医疗政策有什么建议吗?

张德丽(沉思) :国家要是对我们科室、对这些白血病儿童多些投入,我也不会有那么大压力了,不用创收,不用去催病人家属交款。

沉默离开

人物周刊:你的朋友看了报道后是什么反应?

张德丽:他们看了报道,以为我处于水深火热中一样,我父亲就看哭了。

人物周刊:很多白血病孩子和家长都不希望你走。

张德丽:本来我想,走了就静悄悄地走,我不想被媒体曝光,让社会上都知道,以为我炒作。我知道我说出了医疗体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说出了医护人员的心里话,(这是报道能引起社会反响的原因),虽然这点让我比较欣慰,不过我不想再谈了。

人物周刊:那你舍得离开这些孩子们吗?

张德丽:这么多年了,我已经习惯了为孩子们加药、换药、打穿刺,习惯了他们叫我张阿姨,习惯了病人家属叫我张老师。我愿意看到那些垂危的小病人从医院健健康康地离开,我也习惯了下班后换上便服,到病房坐坐,和病人家属聊聊,问问孩子们的感受。习惯了孩子们拿到我带给他们的小东西眼睛里闪烁出的快乐神情,还有我被他们需要着。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韩寒炮轰白烨后开战现代诗坛 众诗人下半身写作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