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少女与僧人的烈欲狂爱 | |
·《色戒》汉奸题材“三级片”引人注目? | ·《色戒》出彩的不仅是大胆情色戏 |
·伟仔拍《色戒》苦练国语 演汉奸痛苦食不 | ·《色,戒》海报曝光 被指抄袭《花样年华 |
·《色戒》首款海报曝光 梁朝伟汤唯忧郁相 | ·穆勒谈《色戒》落选开幕片 称李安无需鼓 |
·李安挑演员害怕高学历 “吕秀才”错失《 | ·梁朝伟赞汤唯很有气质 称色戒将成经典( |
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一直以来,宗教都是电影所热衷的主题,人们总是站在各种的不同角度,试图对其进行更深刻的阐释,然而,由于这一话题的庞大而敏感,往往会使其陷入到敌视与悖论当中(如《基督的最后诱惑》、《布莱恩的一生》)。于是,近几年来,一些人开始站在商业片的角度,绕开严肃的信仰、教条,用娓婉的语气和中间的立场,围绕着人性、伦理展开讨论,从而使其具有更广的受众群体,以及高于娱乐片的内在涵意。
这类影片大致有两种风格,一是运用写实的手法,集中表现宗教主义者或僧侣的一些日常生活。影片大都充满人文关怀,但并无太深刻的主题思想,而且情节也相对简单,拍摄手法单一,有时难免让人觉的枯燥;另一就是以人欲为主要论点,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围绕一系列错综复杂、亦真亦幻的情感纠葛,侧面表现宗教与人性的对立和统一。这类影片在情节上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观赏性,且投资较大,在取景和制作上都比较考究,但同时也会在表现形式和题材上作出一些让步,以达到所预期的商业目的。
《色戒》就是一部较好的因循于后者的影片,无论色调、摄影还是叙事结构,都能显现出几许欧洲电影的味道。该片在表述和主题两方面加以中和,既没有走出“灭天理,存人欲”的极端思想,也没有刻意营造玄奥的宗教氛围,更没有将其演绎成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试图对本质进行挖掘,这对商业电影而演,是难能可贵的。
影片的开始,依旧是宏观展示了整个故事的地理环境,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心理暗示。接着,开始引入僧侣“达世”那触目惊心的闭关场面(他凭着虔诚的信仰挑并且战胜死亡,为后面的叙述打下伏笔)。在下山以后,还有一系列洗礼、颂经以及寺院僧侣日常生活的片段,表现的自然、欢快,平实。旨在于表现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根深蒂固。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是达世的梦遗,这是一个新奇的视角,让观众猛然间陷入思索——哦,对了,和尚也是人,也要经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生理上),或许这个时侯,你还会更进一步的猜想一下达世的感觉,甚至于产生几许怜悯。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当然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的反应,于是,影片得以继续。在这一段当中,面对达世,小和尚与主持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前者:惊慌——羞愧——愤怒——决裂;而后者则始终宽容,说教,但纠其内心,却同样是恐惧而无奈的。至次,影片对本欲的探讨已经悄然展开了。
影片的第二个转折,就是琶玛的出现。达世与她短暂的偶遇,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的观查一个女人,他的眼中,充满了纯真、迷茫和渴望,而不带半点淫邪之意。恰恰是这一刻的对视,令对达世产生了一丝怜悯,于是,琶玛决定给予他片刻的温存。至于这个桥段,意境是朦胧而虚幻的,如同梦境一般(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而画面则真实具体,其实不论如何,它们在达世心目中的效果是一样的。
如果按照章节划分的话,本节已经告一段落,在这里,最值的称道的就是对于两次转变的处理,没有作刻意的渲染,而是作尽可量的淡化,无形中给人一种顺理成章,自然流露的感觉,你会说:对,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的欲望。这样的话,就为后面达世不顾一切的还俗提供了充足的心理依据。
达世还俗一段,无形中在说明着一个问题——达世几年的休行(闭关)却抵挡不住一个尘世女子的诱惑。不过在这里影片并无意对宗教加以怀疑,而是借以来表达欲望的强大。关于达世的婚姻,在影片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甚至有些仄长,在此区间,达世逐渐体会到何谓红尘,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满足了对性的渴望,而且懂得了利益、亲情、仇恨、恐惧……而这恰恰是他休行中所要抛弃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还原尘世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看破红尘,就是为了再入红尘。”如果按照影片的思路,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成再入红尘,就是为了看破它呢?基于此,影片开始了第三次转折,即达世的遁去。
达世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与挫折,以及对情欲的更新体会(与女仆的偷情)之后,逐渐被欲望所操纵,这令他感到恐惧,(在这里,我觉得恐惧比厌倦一词更加适合)最终再次遁入空门。其实,在这里达世也并未真正看破,而是本着一种逃离的思想,因此,那一刻他是痛苦的。此时,该片对达世为中心的叙述还是很客观,很到位的,它迎合了弗洛依德关于“本欲”的观点,所有的概念、理教、观点都是后天强加的,用以约束人的行为,而在本欲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说达世本着最初的认识理解社会,必然会引起激烈的冲突,最终产生恐惧、厌倦心理,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这本就是一个战胜本我,禁固思欲的过程,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影片在结尾处采用了近似意识流的手法,展现出达世思想的升华,进而阐述该片的中心论点。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一段有些刻意了,他不由的让我觉得,整不电影的叙述,仅仅是为了那一段话,这样一来未免辜付了前面对尘世的表述。其实,看到这里,每个人都已经有了各自的理解,即使不尽相同,但也未必要强加贯彻,佛语:“说不得。”想想看,如果全是同一观点,又怎谓“红尘”,谈何“看破”呢?
作者:红领巾1976 责任编辑:流浪歌手
下一篇更精彩:《色戒》:少女与僧人的烈欲狂爱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