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资讯>>综艺新闻>>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48:22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宛如高尔基就活在当下 百年《小市民》依然现代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12 9:32:38  来源:北京晨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很难想象一出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话剧在舞台上还能有多少生命力,在我国除了戏曲之外,还没有这么“老”的话剧仍旧在今天上演。前天晚上在天桥剧场上演的《小市民》不仅让观众看到了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经典保留剧目的水准,也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常演常新的思路。

  《小市民》是高尔基的作品,1902年在俄罗斯首演,写于1905年俄国革命
发前夕,因此有着很深的政治环境背景,高尔基头一次在作品中塑造了产业工人的形象。但这些显然不是今天的观众最关心的,那个时代已经太久远了,导演用一种全新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了诠释,这种诠释不是颠覆高尔基,而是好像高尔基就活在当下。这样使该剧看起来不像之前完全遵照传统的俄罗斯名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样因循守旧,而是更加具有现代感。剧中有的舞蹈段落甚至运用了流行音乐剧的舞台处理。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看看俄国人普通的家庭矛盾冲突也许更能引发共鸣。每个演员似乎都能歌善舞,年轻人会以敲鼓弹钢琴来上一段乱语,表达他们的不满,小幽默随处可见,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俄罗斯戏剧的彭涛教授说,“莫斯科契诃夫艺术剧院在俄国的地位相当于我们的北京人艺。所不同的是,他们对待经典剧目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小市民》是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导演在2001年创作的新版本,这位导演之前已经在影视剧方面小有成就,后来被剧院聘请进来,他要求以前在该剧中扮演过角色的演员一定要力求演出一些不同之处来,这点对新演员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对那些已经是俄罗斯功勋老演员来说就意味着必须驱赶他们的惰性。此外,舞台美术和服装也都必须要有新意。观众们因此体会到这家剧院总是在进步。而我们似乎更喜欢怀旧,比如对焦菊隐版本《茶馆》的痴迷,一方面观众有怀旧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的观众对创新还不太习惯,导致创作者也都产生了惰性。” C031

作者: 责任编辑:lulu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组图:“天使任务”卧虎藏龙 京杭KO赛一触即发
下一篇文章舞台剧《榆树下的欲望》票房走高 北京未映剧先热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