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行业门户 - 欢迎加盟 | |
北京 | 上海 | 广东 | 西安 | | |
浙江 | 天津 | 重庆 | 成都 | | |
新浪娱乐讯5月19日“红楼梦中人巅峰之战”黛玉8进5专场,为悼念陈晓旭去世,组委会特别临时调整节目方案,87版《红楼梦》主创人员到场,特举行悼念仪式,一同缅怀永恒的“林妹妹”。赛后,87版主创人员:编剧周岭、邓婕(王熙凤扮演者)、吴晓冬(贾芸扮演者)、金莉莉(迎春扮演者)、沈琳(平儿扮演者)、张莉(宝钗扮演者)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共同追忆陈晓旭。以下是此次聊天的现场实录:
主持人:欢迎各位新浪网友,我是主持人赵宁。我们现在正在星光演播室的现场之外,我们刚刚是结束了《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黛玉组8进5的决赛刚刚完成,我们第一时间请到评委周老师及几位87版《红楼梦》的主演,借助新浪这个平台和各位网友以这样一个特殊方式共同缅怀心目中的林妹妹。在我们纪念陈晓旭的页面上已经写满了百万网民的怀念之情。介绍一下,坐在我身边是当年平儿的扮演着沈琳老师,坐在沈琳老师旁边是贾芸的扮演者,也是沈琳老师的爱人吴晓东老师。坐在吴晓东旁边是《红楼梦》的编剧周岭老师,旁边是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老师,坐在邓婕老师旁边是迎春的扮演者金莉莉老师,坐在离我们最远的是张莉老师,她是从加拿大回来参与这次活动。
我们知道当初参与红楼梦创作的人,都会对那一段的经历留下最珍贵的回忆。而当时跟黛玉相处当中,记忆是非常珍贵的,我们能不能一起回忆一下20年前和陈晓旭老师当年的点点滴滴的生活,请几位老师分享一下当年和晓旭老师最难忘的生活片断。编剧周岭老师先来。
周岭:20多年前因为拍《红楼梦》我们走到了一起,那时也是全国选举,但不是海选的方式,那是走出去和毛遂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晓旭就是毛遂自荐自己写信来自荐。我们看了她的照片,被她纤秀纤美的外形所吸引了,又看了她的诗,觉得她是一个有底蕴的孩子,导演跟我商量这个女孩是不是定下来,那时是最早,我记得是83年的夏天,在旧的北京华侨大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房间号是815房间,我住在那个房间里。见到晓旭的时候是84年,演艺开班,当时一些大家,《红楼梦》的顾问都来了,包括周川先生都来了。从那次以后我们就在一起呆了好几年,那个学习班办了三个月。三个月当中,我记得很清楚,从认识晓旭一直到送她走,我们记忆当中只有一次她生过病,其他的时候她都很健康。虽然她演的林妹妹是多愁多病,但其实自己身体很好,就是我们刚开班的时候,一次到人艺去看话剧,那天她正好坐在我旁边,脸特别红,就说很难受,我就知道她发烧,所以那天我带她去的协和医院,去打了针拿了药回来。实际上就是感冒,记忆当中从那次之后几乎没有看到她生过病,身体很好,所以这次病真是没想到。
晓旭在学习班那一段时间,说实在的,我们这几个人都是学习班朝夕相处的。他们那时候是参加培训的演员,谁还没有定,都在每天学习《红楼梦》的知识,学习风俗,学习琴棋书画,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学表演,每一个人都非常刻苦,包括晓旭。我虽然那时很年轻,但是我给他们讲课。讲课有很多专家、资深学者,我是当中最年轻的一个,但是我是和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我给他们讲课讲的最多,所以我和他们的感情特别深。
我记得晓旭在生活当中完全不是戏里边的那个形象,她其实挺活泼,每个人都挺活泼,但是每个人的活泼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比如邓婕就是属于胸有成竹,好像什么都想好了的那种人,不管什么事张嘴就来,反应特别快,属于这种人。金莉莉是整天哈哈笑的那种人,我觉得应该写一本英明,就是聊斋里整天哈哈笑的英明。金莉莉是舞蹈演员,也是非常活泼的。沈琳反而那个时候显得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其实是装出来的。晓旭表面上很蔫儿,实际上只要捅出一句,就有点像林黛玉的样子。所以,那时她生活当中就已经看出来她有林黛玉的底蕴了,就有那个意思了,真是奇怪的很。我们这些演员们,现在已经不能说孩子们,生活当中跟现在,过去那么多年了,越看越觉得跟角色相近,就好像是天意。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茶会,王力平说不想想我的音乐,现在想想87版里面的演员没有一个不对眼的,王力平说的,不信咱们数一数,结果用了好长时间,这个数,那个数,当时数到晓旭上,那时她刚出家,但是没想到现在这样。
很多过去的种种都已经印在我们的脑子里,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因为他们跟晓旭是一块儿学习出来,一块儿长起来的,那时差不多都不到20岁,一会儿长起来的。《红楼梦》结束以后,这些人还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中间虽然有一段时间各忙各的,但是大家都互相牵挂,不管听说谁有什么事,大事小事都非常关心,应该说事事关心,没有一件不关心,连非常非常细小的事情都非常关心。其实在《红楼梦》里边没有演上一个角色叫刘玲,云南的一个女孩,她学习班没结束就走了,因为那时她谈恋爱,那时管得非常严,都不许谈恋爱,谁都不许谈,畏惧极了。刘玲就是因为谈了恋爱,属于犯纪律,就从学习班离开,她是最早离开的。谁也不知道她去那儿了,晓旭就那么细心,居然跟她们都有联系,别看她那么蔫蔫的。今天我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跟张莉怎么联系,今天见到才知道,她是听到晓旭去世专门赶过来,居然她说她跟晓旭之间有联系。我就想起晓旭那一次,突然通知我“有一个刘玲你还记不记得”,我说记得,她说她回来了。星期天她给孩子在长城饭店过生日,咱们去参加一下,那我们就去了。我挺感动的,刘玲没有演什么,中间就走了。但是他们那些人相处得非常好,经常联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参加《红楼梦》演出的一个女孩,她还很关心,还联系,孩子过生日她能想起来让我去。因为她当时跟我有一定的联系,顺便告诉我的。我就记得很清楚,我就觉得她很善良,非常善良。当然这种例子太多了,再听听他们的。
主持人:几位老师当初在最年华的时候在一起朝夕相处几年的时间,从学习班到开始结束,这种情谊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邓婕老师,因为刚刚是从深圳赶过来,再次来到《红楼梦中人》的现场。
邓婕:刚才《红楼梦中人》专门为晓旭安排的那个环节,真的是(哽咽)……真的是让我们太难过了。
张莉:非常好,真的非常好,表达了我们对晓旭的哀思,在我们的心里。
邓婕:放出来的画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晓旭,她其实就是这样一个人,笑容那么灿烂。
沈琳:陈晓旭不是在演林黛玉,她好像从曹雪芹著作里走出来的林黛玉,她的外形和感觉和林黛玉是融合在一起的。真的很可惜,这么年轻,她真的很出色。
邓婕:晓旭看着她很蔫,以为她很蔫,实际上说出一句话,经常把欧阳奋强弄得接不了招,不知道怎么回她,她真的是林黛玉。
沈琳:陈晓旭是我见过的也是最聪明,最智慧,看起来非常瘦弱,但是非常智慧。
邓婕:特别爱美,晓旭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我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有一个情节,《艺术人生》20年聚首,拍晓旭的时候,那一个镜头居然是从脚下拍,为什么?因为注意到她穿的那双鞋了,非常时髦的一双鞋,缠了很多道道。她就是这样的人,只要是这个东西好看,大一点没关系,我也要穿它,穿不了它没关系,我就是要穿着,就是要漂亮,晓旭真是太可爱了,皮鞋大一点,拖着,但是就是前面好看,我就是要穿,这一点特别可爱,特别自信。现在我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几个,什么沈琳、张岩几个人坐在一起相互揭短,揭在学习班的时候干什么,拍戏的时候干什么,那时特别有意思,特别值得回顾的一个情景。
张莉:现在我们几个坐起来,几个《红楼梦》的演员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吃饭吃得哇哇叫,都在揭当时的短,怎么样,怎么样。我现在记得晓旭特别爱开玩笑,比如我特别爱吃这个东西,别人说你吃,我说我不吃,她就说“你刚才不是说特爱吃这个东西吗”,一下子把我弄得特别尴尬(笑)。
张莉:我去年5月见到她的时候,当时我们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吃素,我跟她讲,我可吃不饱,她说我知道,我们那时才17岁,那时我们常常吃不饱,她说我知道你永远吃不饱,给你点一条很大的鱼。那时隐隐约约心里我的确感觉到什么东西,我突然说晓旭你为什么都不再开玩笑了呢?你为什么都不去常常很风趣、开玩笑,会揭短,很好玩(笑)。我突然发现你为什么不都像以前?她当时想了一下,说我觉得我有时候说话伤害了别人,所以我现在就不再这样讲。我当时就想,哇,晓旭改变好大,她小时候很皮,很调皮,好可爱,我当时觉得她真的会理解别人,这一点跟以前不一样了。
吴晓冬:她确实在组里是一个很活跃的人,比如王平导演,大家伙只有她来起外号,她起的,她去调侃,她去讲,王导一点脾气都没有。所以,晓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从她毛遂自荐自己来主演这个角色,说明她有这个能力。另外,拍完以后她面临第二个选择,她又可以挑战命运,用她的话,一扇美丽的大门关上了,我现在面对的是什么呢?是新的命运挑战,她选择做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她这些年我认为她有一个特别大让我很感动,让我在心里默默去学习的就是她的换位思想。换位思想是什么呢?站在对方人的角度去想一些问题,她强调了一个性格的问题,人的性格当中我们说到本性难移,但是她说要把性格改变,不要老围着自己的性格来做,应该换位思考。所以,她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所要说的事、想要做的事,这是需要一定高度的。
张莉:跟学佛有关。
吴晓冬:她德修养各方面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周岭:刚认识晓旭的时候,因为她是东北人,我一开始不知道是方言,她说话我就觉得特亲切,她说“咱们”、“咱家”、“咱”怎么着。尤其是说到她自己家的时候,总是说到咱家怎么样,咱家怎么样,特亲切。后来我知道了,这是东北话、家乡话,大家都这么说。但是“咱家”这个印象就烙在我的心里,咱家跟她之间的关系,就跟一般东北人说的咱家不同了,我们感受到更亲近的意思。
之前我们没有机会见面,我们有机会见了以后就来往多一些,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个失误,她听说了,损失了很多钱,一个小时之内我的香港公司股票缩水了14个亿,她专门打电话约我见面,没别的事,就是请我吃饭。其实这种事情在商场是经常碰到的事情,对于我来说也经常遇到,因为有很多很多原因,也有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她有这份心。我那天在吃饭的时候,她吃素,她给我点了很多,她知道我喜欢吃的东西,给我点了很多荤菜,她吃素。放在面前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俩字来“咱家”。就是当年刚刚认识她的时候,几乎没说几句话的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
主持人:当时再聚首是在《艺术人生》的现场,听说晓旭老师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快乐,知足心情”,但是几个月过去就传出来晓旭老师出家的消息,那时又和几位老师断绝了紧密的联系。当时听到晓旭老师出家的时候,各位是不是都有一种震惊?
周岭:有一天她的亲属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我晓旭要出家,讲得很平淡,我大吃一惊。虽然我知道晓旭学佛,我觉得她信仰佛,但是这种决定我很吃惊,我问有什么直接原因,她说就是机缘,没什么原因。我说让晓旭明天给我打电话,第二天她给我打电话,我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前10月19日,我们大家又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晓旭来了,没看出任何问题,邓婕说,晓旭特别爱美,那一天打扮得一丝不苟,漂漂亮亮,而且那天我觉得她特别好,我们再聚首的时候,我觉得她有点胖,但那天特别瘦,我还说晓旭,你看瘦点好看多了,一下子又回去20年,还这么说。她说“真的吗?特好看”,吃饭的时候还拿出小镜子拿出补点妆,根本不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怎么样,根本不是有病什么的,根本就没想到她已经得了病,实际上那时已经发现有乳腺癌了,但是她跟谁都没有说,那天也没有说。那天大概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三,星期六宗教学的两位,还有她希望我也去参加,我觉得可能是有些什么事。后来我夜里熬夜写东西,早晨起的晚,等到我起来开机第一个接的电话是李耀松,说你忘了事了,我还没想起来,说晓旭今天约你吃饭,我一下子想起来,我说坏了,赶快给她打电话,他说她已经关机了,他已经走了,我说去哪儿了,说到东北的某个地方去闭关念经。我说多长时间,他当时跟我讲是三个月,我说这怎么办,无论如何我要找个机会向她道个歉。那三个月以后只能三个月以后了,这是10月20几号的事,到今年年初大概2月19号差不多,就知道晓旭要出家。知道以后,我就赶快给邓婕几个打电话,然后接着我就跟耀东赶到了长春去,买不着飞机票,机票买不着,我们就开车去,这一趟是9个小时。这9个小时的电话没有断,都是打给他们几个,还有欧阳,还有他们几个小伙伴们。大家一致的意见,说让她回来治病,那时我已经知道她有病了,因为晓旭那时已经告诉我了。我们大家的想法是无论如何要给她治病,信仰和治病不矛盾,很多有道高僧生病要打吊瓶、吃药很正常。晓旭有信仰,我们要尊重她的信仰,但是一定要治病,所以我赶往长春以后,他们几个人电话一直催着我怎么样怎么样,我和晓旭长谈了一次,我就知道——已经——已经劝不回她,因为她当时的决心下定了,就是要出家。就是要吃斋念佛了,另外要禁药。但是她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严重程度其实她自己也不清楚,并不清楚她自己到底病到什么程度,她只是说她得了乳腺癌,但是她认为她有这个精神,能战胜乳腺癌,已经选择了一条不需要传统治疗的方法,她很有信心,希望我们支持。那时她一条腿已经不能走了,她跟我说,是下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扭了一下,实际上不是,那时她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她自己不知道。
第二天要剃度,那天晚上她家身边的一个亲属把我叫出去,主要是谈她的病情,谈真正、真实的情况,那个时候她的肺里边、肝里边全部都有癌细胞,已经全身转移扩散了。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我跟大家说了一下,我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谁都不要再劝她回来,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失去手术条件了,就要给她信心,支持她,让她有一个信念支撑下来,尽量地拖长时间,我们再找机会。第二,嘱咐她家里的亲属,一定要想一切办法动员晓旭回一趟北京,北京307医院有基因治疗的办法,就是看看基因排序当中能不能找出她的问题,如果能找出来,这是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报出来的,有不少治好,但是有能查出来,有不能查出来,我们看看有没有机会再给她治疗。实际上检查就是抽点血,我们就是把她硬拖也要拖进去,带到医院抽了血,如果幸运能查出来,就赶快治疗,这个治疗给她吃一些药什么之类的,我们就跟她说是维生素之类的就好了。一方面坚定她的信念,一方面想办法治疗。当然这个期间我们又联系了其它医院的治疗办法,晓旭剃度的前一天和剃度完了之后,我们几个人都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谈了很多很多事情,也回忆了很多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那时我们就千嘱咐、万嘱咐一定要回北京,她也决定要回北京看她的父亲、母亲,她说我又不是离开这个世界了,要大家一定要高高兴兴面对我出家这件事情,转告这些兄弟姐妹们。陈晓旭就转换身份了,说得很乐观,笑容也很灿烂。现在网上只有两张她出家以后的照片,都是在当时拍的,她也跟我承诺一定回北京跟大家见面,看望她的妈妈。结果没想到,后来她从长春直接去了深圳,走之前我们还通了电话,说从深圳回来再回到北京,改了一个计划,我说无论如何你要尽快回来,她都答应了,没想到会等不到她,等来的就是一个噩耗(哽咽),这实在是我没有想到的。
主持人:在我们网站网友也是不可置信这样一个事实,在他们心目当中陈晓旭老师已经变成了《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在大家心目当中是谁都无法超越的。他们觉得不自然的把晓旭老师生活当中的命运和剧中黛玉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周岭:从两个层面说,我先简单说一下他们的说法。
晓旭是符合林黛玉的那种纤美级的古典美,首先这是第一点。如果我们挑林黛玉,我们一眼把她挑出来,晓旭就是那个类型的人。但是她最重要的能够征服观众,包括开始能够征服我们的眼睛,并不是完全靠她的漂亮,女孩们都很漂亮,不是她一个人漂亮,她身上还有一些跟林黛玉非常接近的一些特质。前两天我跟邓婕还一直在说晓旭是完全靠她的漂亮吗?不是,是她的综合条件。她的气质,那种柔弱,那种我见犹怜的美,不单单是漂亮两个字能够概括。再加上她的智慧、聪明、灵气,这种劲儿跟林黛玉太像了。
还有就是她的文学底蕴,晓旭来我们《红楼梦》组的时候,那时才14岁,14岁写的诗,说这首诗写得千古绝唱吗?不能评价这么高。但是作为一个14岁的女孩子来说,这首诗的纯朴,带着那种淡淡的青涩,那种空灵,那种洒脱,那种浓浓又淡淡的情意,说实在现在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有多少人能写?跟林黛玉比,林黛玉是另外那个时代,那个文学底蕴、学习过程跟她不一样,但是这种感觉上的接近,一直到现在很少能见到更接近林黛玉的女孩。尤其是我今天说,我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见过她那种笑,想不起来了,具体的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但是只要一想到晓旭,首先就是一个灿烂的笑容,然后这个灿烂的笑容背后怎么就透出带着那种淡淡的哀伤。当然我们喜欢她,难免有一些溢美之词。但是说实在,这是我们从心里想说的这些东西。所以,87版很幸运,我们这些人都很幸运。
张莉:我们非常幸运。
周岭:从这个意义上说晓旭也是很幸运的。她生命虽然短暂,只有40多年,但是她有机会能参加《红楼梦》的演出,能演林黛玉,不虚此行,不枉此生。
主持人:是晓旭老师演得太真太深,以至于今天她的命运也被更多的人和黛玉联系在一起,好像大家都把她当成黛玉一样,很多朋友都这样追忆她。
周岭: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晓旭我们大家感觉她身上有些林黛玉的东西,但生活中不是。她换了一个职业,然后还是能够正常地生活,哪是林黛玉能够做出来的?邓婕可以算是他们这一伙人当中算得上数的人物,非常聪明、非常有逻辑性,比起她们其他女孩当中更有条理,做生意能高人一筹,我怎么都想象不出来晓旭怎么能做生意,从商这么成功,要是他们几个当中出来一个,我觉得应该是邓婕。即使想到张蒂,也不会想到晓旭。
这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经历,小时候傻乎乎的,那时特别纯,她现在做得也不错,我说的不是她的第一职业,她的第二职业也不错,从商也是挺成功的。
主持人:各位老师都是在20岁左右的年龄进入学习班,又一直拍摄很长时间,踏入学习班就是迈进《红楼梦》的第一步。在演《红楼梦》的时候,这个人物的性格、气质不由自主代入了戏当中。
邓婕:我们当初选演员的时候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己找角色尽可能贴近自己,本色最好,这样最直接、最纯真。在电视屏幕前面,演员和角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幻想的余地,这是英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电视导演,叫梅纳斯说的。说要有自知之明,选角色要尽可能贴近自己。每个人选角色,之所以选角色,一定是这个角色身上跟自己的性格当中有某种重合点。所以,我们都自己选自己的角色。我想晓旭也是这样,一定是有林黛玉的性格。
周岭:他们接受了一部很值得拍的大戏,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也是大家的幸运,他们也真的没有辜负这个戏。邓婕刚才说跟角色重合的部分,我们那时候就有一个想法,人从生下来之后都是自然人,七情六欲,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奶,就是这样子,属于一个自然人。社会物质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之后就会异化,角色是这样,自己也是这样。所以,在演绎角色的时候,如果自己异化的轨迹和角色异化的轨迹能够重合,重合的点越多越像。从这个意义上说,晓旭跟黛玉重合的部分是比较多的。但毕竟是两个时代的人,这个角色对晓旭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太大了,不要说对她的影响,就是对观众的影响都很大,当然对她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一定说能够把她影响成就是林黛玉,还不至于。
邓婕:问题是她根本不是林黛玉,生活当中她完全不是,生活当中她是王熙凤。
周岭:对。
邓婕:真的是这样。
吴晓冬:所以网友认为心目中的林黛玉就是这样。
邓婕:她年轻的时候,在少女时代可能身上有很多林黛玉的东西,不光是她,我们在少女时代身上都有林黛玉的东西,我十几岁如果有《红楼梦选秀》,一定是选林黛玉,而不是选王熙凤。
沈琳:因为那时的教育就是那样。
主持人:在网上我们上了一些林妹妹的视频,而且我们在播客上有很多网友自发地把他们内心世界的片段都播了出来,大家一边看,一边在回忆。我们知道陈晓旭的一个心愿就是建立晓旭慈善基金,来帮助在世的更多的人,用基金去帮助别人。不知道各位老师是不是对她的遗愿要做一些什么。
周岭:晓旭出家之前我们一起商量了很多事,我们曾经打算一起做一些事情,我们现在也还在做着一些准备,但是后来她出家了。出家之前她想做的事情是不是出家以后就不想做了呢?我想不是。因为按她的说法,她要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多元文化佛教传播者,是多元文化的一种,既然是多元文化,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中国传统的很多其它文化都包括在这里边。也就是当年我们商量了一些事情,将来还是有希望的,我们还是愿意做,当然我们还留有空间,我们现在不说是什么,我们大家都会参与,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出家人之前说要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一点我们很认同她的选择。作为我们自身也是希望做多元文化的义务叫做工作者,我本人参加《红楼梦中人》选秀,其实我本人已经很多年不在这个圈子里。为什么我还要来?一个就是这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机会。当然这是大道理。第二,要重拍《红楼梦》,我们对《红楼梦》都是有感情的,我们体会过《红楼梦》,我们有很多心得,哪怕是我们的一些教训也成为这次重拍《红楼梦》的一个财富。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尤其是邓婕做了新版《红楼梦》的顾问,更想参与。如果能够做一点贡献,能够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们是很高兴的。
第三点,完成晓旭的心愿。我记得我们有一次吃饭,我说我们要做这个事情,晓旭跟我们讲,“天生我材必有用,周老师,你积累了这么多知识,也是从业者,你有我们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才华,但是你现在做的事情,文不对题。每个人上苍给予他一种特质的话,一定同时要给他一个使命。他说你的使命不是从商,你应该有自己的使命感,你应该做点你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我是晓旭的老师,我就觉得韩愈的诗说得很有道理,“学生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某些方面晓旭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这也是我这次参加《红楼梦》一些工作的原因。
至于你说的慈善基金会的事情,我和邓婕几个人参加晓旭遗体告别仪式的时候,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我听说了这个事,但是具体的情况我还不太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基金,要怎么安排,是什么人在管理,这些都还不太清楚,我们想了解一下。只要是晓旭的遗愿,我们都一定会支持她。
张莉:是,我赞成,是。
主持人:今天《红楼梦中人》黛玉组8进5现场也是特别安排了一个缅怀陈晓旭老师的仪式。在之后各位老师也将会以自己的方式再去追忆,听说明天要去她的父母家看她。
周岭:是,我们要去看两位老人,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很惨痛的一件事。尤其是在父亲、母亲的眼睛里,孩子是最好、最优秀的,更何况晓旭真的很优秀。又很孝顺。
王平今天通电话、发短信给我说了这么几个意思,说他写葬花词这首歌是纪念林黛玉的,没想到成了陈晓旭的挽歌,他非常希望有这么一个活动,能够在葬花吟的歌声中纪念晓旭,我们一定会完成他的遗愿,实现她的心愿。我记得清朝跟曹雪芹同时代的一个人,他看了最早的《红楼梦》,他写了读红20首绝句,就是看了《红楼梦》以后,《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故事,最能触动他的写了20首绝句,其中一首写到林黛玉这四句诗,我这几天脑子里老是这几句诗:伤心一曲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为君起死续红丝?意思就是葬花词这首诗是非常伤心的,听了、读了会很伤心的,是黛玉写的,也是伤心之作。像梦一样,没想到就成了真事,黛玉就像花一样凋落了。今天她在葬花,不知道谁来葬她。她在吟诵这首葬花词并不知道,“到哪儿去找能够起死回生的返魂香”,“安得返魂香一缕,为君起死续红丝?”如果能找到它的话,能够把她救过来。这首诗不是简单的结束,是完美的结果。曹雪芹自己也是这样,活了不到40多岁,可惜晓旭也是这样。
主持人:对于众多的网友心目当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是最被大家所认同,也是最被大家所记住的。
用网友的话来结束:佛家有云,世间本无生死。斯人别离,只是分段生死而已,但愿林妹妹能在另一个世间,早证菩提。一并了却,变易生死。就是生和死在佛教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换了一个空间而已。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林妹妹,让我们大家走进《红楼梦》,了解《红楼梦》。她的一生是有价值的,也是值得记忆的。
我们感谢几位老师在这么晚非常辛苦的工作之后再次来到我们的网络,和网友近距离的交流。希望我们这个聊天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晓旭。谢谢大家,我们今天的聊天到这里结束,感谢大家! (C001)
作者: 责任编辑:蓝宝石
下一篇更精彩:张柏芝产后首部电影9月开拍 与刘德华合作喜剧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本网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无任何商业目的,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