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没有为莫文蔚做过专访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这次终于得偿所愿。喜欢莫文蔚从滚石阶段开始,去年我入手了一张1998年魔岩校园巡回演唱会的现场vcd.那时的莫文蔚还同杨乃文、、陈绮贞、张震岳、顺子等人一起在台湾大大小小的高校里面卖力地做着巡回。如今,陈绮贞变身成了独立前辈,顺子成了超女评委,莫文蔚的发展则更为顺风顺水。在滚石阶段,她凭借李宗盛、伍佰等人的制作和自己演唱 中特有的戏剧张力成功地从众多女歌手中脱颖而出。“莫式情歌”成了ktv中的一部分人心中永远的不败金曲。在转投国际唱片公司之后,莫文蔚的《I》和第二张专辑《X》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收敛,一如既往地踩着前卫和主流之间的钢丝绳。直到这张《如果没有你》,莫文蔚宣布了“莫式情歌”的回归。《如果没有你》、《手》这样的慢歌作为主打凸显了企划唱片时的意图。但可惜的是蔡健雅、李偲菘、周杰伦这些制作达人交出的作品仍给人些许程式化之感。三年过去了,莫文蔚个人身上那种曾经散发独特魅力的特质在音乐中变得越来越淡,不过还好,至少她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那份性感。
这一次不再那么“莫文蔚”
新京报:知道这次你来是带来一个新专辑,你已经有三年没有出专辑了,请你介绍一下这个专辑三年来制作的过程。
莫文蔚:还蛮辛苦、蛮反复的。可能每个人都希望每一张唱片比上一张更好,我们找到了李偲菘来做制作人,他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音乐人。当时,我们想了很长时间,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这是一张完美的唱片。
新京报:李偲菘是你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其实他之前也和很多女歌手合作。但是整张唱片听下来,你以往同刘天健、伍佰等人合作阶段的作品中形成的那种特质似乎变淡了,整体感觉没有那么“莫文蔚”了。
莫文蔚:我觉得制作人碰上不同的歌手不应该还放同样的东西,应该为这个歌手做一些适合她上场的东西,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套进不同的歌手。所以不管是李偲菘还是刘天健,他们都有很丰富的经验,给我制作的时候,不管是快歌还是其他的歌曲,他们其实都是在试图让我发挥最有特色的东西,只是他们的取舍上会有不同吧。这次因为隔的时间很长,所以录音时间也很长。
我很享受这种从没有到诞生的过程,所以,在录音室里面什么都尝试,比如不同的表情、唱歌的不同方法。而且我每次录音,都要完完整整地把歌从头唱到尾,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完整的情绪。
新京报:据说专辑的主打歌《如果没有你》,编曲曾经改了四次,而且在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曾经数次哭倒在录音室,真的吗?
莫文蔚:我当时确实是每一次唱都会哭。因为那首歌特别能让我入戏,虽然并没有每一次都勾起以前自己的一些经历,但我听到音乐已经投入到气氛里了,而且那首歌的MV特别有那种感觉。那首歌也是花时间最长的。因为我们把编曲改来改去,歌词又改来改去,每次有一个新的版本我都要重新去录,去配唱,结果我们现在的版本是最原始的那个版本。
新京报:好像这首歌是李伟菘的一首随手之作?
莫文蔚:对,当时他跟他哥哥一起帮我做这个专辑,我跟他说,赶快写一个歌给我。结果有一天在录音室里,他突然间走到钢琴那边弹琴,然后就写出来了。
做到第八张,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
新京报:还记得你在2001年第一次在红碪开个唱的时候,曾经特有感慨地说:“如果我走正常一点的路,可能早就在红馆开演唱会了。”而事实上你的独特风格恰恰是那段时间“走不正常的路”时形成的。你觉得那段时间的莫文蔚和现在的莫文蔚有什么不同?
莫文蔚:以前那段日子对我来说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它开拓了我在音乐上的很多可能性,每一个歌手都有自己的位置,市场、观众、听众也会不一样。所以,我没有觉得我要做到像谁或者我要接谁的班等等,其实我就要做莫文蔚,应该是建立自己的一个空间。而且如果拿饮食来做比喻的话,我的音乐不能只是某一个菜,你吃饭还要有肉、青菜、甜品等等,还要总体丰富一些。
新京报:你觉得自己这张唱片和你前几张唱片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地方?
莫文蔚:这次我们选的歌都是最适合我来唱的,毕竟做到第八张的国语专辑,越来越清楚自己的方向、哪些歌是最可以让我发挥、最有我的味道等等,我们挑歌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想法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所以,我们也不会随便乱挑,如果不是最适合我的话,也没有挑到。所以,才会花那么长时间。其实每一首歌,不管是快歌,还是慢歌,唱起来比较舒服,因为最适合我来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