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红雷:我太火了得冷静
由孙红雷、陈小艺主演的《半路夫妻》本周在BTV-4播出。在此之前,《半路夫妻》在南方城市播出时收视率一路飘红,形成观众争 相评说该剧的热潮。很多人将《半路夫妻》和《中国式离婚》相比较,认为这是继《中国式离婚》之后关于现代中年人婚姻题材的最好的一部戏。曾放弃《中国式离婚》的赵宝刚也曾私下对记者推荐《半路夫妻》,原因在于《半路夫妻》比《中国式离婚》阳光和温情。而赵宝刚对《半路夫妻》中饰演管军的孙红雷更是欣赏有加,认为他是目前中国演员中不可多得的肯扎实努力的一个。剧中,孙红雷与陈小艺继《军歌嘹亮》之后第二次合作。极力促成这次合作的是陈小艺的丈夫、该剧导演刘惠宁。
我还有点小聪明
记者:你之前也演过类似的戏《走过幸福》,都是讲夫妻情感的,这两种情感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孙红雷:两个人物我都理解。我喜欢简单、阳光、健康,但这么多年我恰恰演的都是心思缜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演到现在演得我都快恶心了。所以,《半路夫妻》里的管军就变得高大,尽管他身上有小毛病,但我希望像他一样活得不累。我之所以演《走过幸福》,就是想感受那些所谓平凡人、小人物身上的优缺点,我看我身上有没有这些元素。另一个目的是,我想把我的表演中那些技巧的东西丢掉,把表演基调降到冰点,检查一下自己的表演是不是有问题。
记者:你说刘惠宁是有智慧的导演,你认为自己是有智慧的演员吗?
孙红雷:我生活中轻易不敢用智慧这两个字,应该说有点小聪明,我一点儿不谦虚,可能不会被社会上所谓的潮流左右吧,知道自己拍点戏以后能够静下来,还能从那么一个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拔出来,能够自己在外面看一会儿,我觉得这是一种小聪明吧,就是还能够比较踏实地活着。
记者:不能不提到演你母亲的高秀敏,这是她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孙红雷:秀敏大姐找我拍过《圣水湖畔》,我当时没时间。《半路夫妻》实际上是她为了我才接的戏。她听说我演儿子,什么都没谈就答应了。当时我非常感动。后来大姐说,红雷,我想让你姐夫写部戏,讲东北30年代的,既能发挥何老师的长项,还能改改何老师的戏路,别老像《刘老根》似的,咱们合作一把。没想到……我想我还会和何老师合作,了却她的心愿。
赵宝刚就是这样“邪”
记者:为什么选择《大工匠》,去演一个工人,这听起来有点主旋律?
孙红雷:事实上我不太喜欢赶潮流,找我的剧本太多了,都是现在流行的苦情戏、警匪戏、武打戏,包括偶像剧,我觉得大家都快疯了,这种地方我不想去,我喜欢一个人独处一个角落,让自己安静下来。《大工匠》就是我从一个角落里抠出来,让我自己赏心悦目、自得其乐的戏。它虽然很主旋律,但它生动。这种戏没有人做过,那我们做,而且会做好。
记者:这部戏是赵宝刚任出品人,他也曾经做过工人,有没有向他讨教,或者他给你提过什么建议?
孙红雷:第一个就是跟他交流,事实上,他有点像杨老三,我演的那个角色,说话特别各,不好听,极不好听。举个例子,一句话:你吃饭吧。他不这么说,他说:怎么着,你不饿啊?你不饿,我们还饿呢。在那个年代说的话、做的事都不太入正经潮流,当年赵宝刚就是这样一个人,比较邪,这边炼着钢,那边整天想着当演员。当年在工厂里他的技术是大拿,我演的这人也是比较邪,业务一把手,但社会上对他有微辞,这种人生活在一个比较奇怪的环境里。
我太火了 火得有点躁
记者:在此之前,整整半年没有拍戏,为什么?
孙红雷:我觉得我太火了,火得让我有点躁。我想冷静冷静,调整一下我自己,再积攒一些东西,然后再拍戏。这半年是有效的,特别有效。
记者:这半年都做了些什么?
孙红雷:陪爸爸妈妈,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把房子装修好,房子已经买了四年,一直没有时间装修,爸爸妈妈都老了,装修好了,好让他们住进去,然后跟他们一起天南海北走一走。剩下的时间就是坐在书房里看看书、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收获很多。
记者:你是不习惯这种近乎飞跃般的生活吗?
孙红雷:我喜欢,没有一个演员不喜欢这种飞跃。但我觉得,当你飞跃到一个高度时,你不能不胜寒,你得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需要很冷静地想很长时间,然后依靠自己,依靠亲人,依靠朋友,包括不认识的人或事,帮你冷静下来。我喜欢在高处的时候还能冷静。因为当一件事情飞得不像样,完全变得面目全非的时候,是非常可怕的。这可能就是我始终追求的那两个字——智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