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陈逸飞遗孀宋美英编著的纪念之作《逸飞视界》正式出版
《理发师》首次开机集结了姜文、葛优两大影帝
《理发师》再次开机男主角已经换成陈坤
陈逸飞最终也没有看到自己这部心血之作上映
陈逸飞与姜文究竟有何矛盾?《理发师》上映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本报独家专访《理发师》剧组。
陈逸飞说过,他执导《理发师》的初衷是为了完成艺术创作上的一次突破,是希望拍摄一部反映大时代中小人物命运、具有陈逸飞风格的电影。不曾想,《理发师》从2002年开
拍到2006年4月28日即将上映的4年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波。隐藏在陈逸飞病痛背后的忧虑究竟是什么?他最后几天是如何度过的?《理发师》最终能够上映,中间经历了怎么样的曲折?4月9日,纪念陈逸飞逝世一周年的系列活动在上海举行,本报记者对相关人士进行了独家专访,首次披露了其中的真实原委。
回放1
停拍事件:2003年1月4日,媒体爆出“《理发师》突然停拍”的消息。2003年1月11日,姜文就“停拍风波”做出题为“我的几句话”的书面发言。
文中称:“为拍摄一部优秀电影而争论甚至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吵不闹的摄制组不一定出好活儿。”2003年1月13日陈逸飞否认了姜文声明中的说法,认为“姜文人品有问题”,强调停拍无关创作和艺术上的分歧,背后还有隐情。
姜文曾有意续拍,陈逸飞坚决不同意
停拍消息被公开之后,艺术总监吴思远透露他曾试图说服陈逸飞和姜文放弃前嫌,重新投入拍摄,“我先打电话给姜文,他告诉我可以重新再来,但是到陈逸飞那里却得到了坚决的回复———复合是不可能的。”吴思远表示,陈逸飞是一个很能包容的人,他能如此坚决一定事出有因。对于之前有关姜文太过霸道而导致二人决裂的说法,吴思远表示,“其实店大的欺客,反过来客大的也欺店,一个新导演用大牌明星一定会有一些麻烦的。”
据《理发师》的执行制片人王绍伟透露,拍那场戏之前,陈逸飞和姜文已经时有争执发生,但多数是在创作上的意见分歧,直至姜文在拍摄现场对陈逸飞开始了恶言攻击,“姜文说了很多陈逸飞难听的话,他以为陈逸飞没有听到,实际上陈逸飞当时是戴着监听器的。我想这才是陈逸飞与姜文彻底决裂的根本原因。”
回放2
财务黑洞:停拍事件发生后,陈逸飞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理发师》刚开拍,我就隐隐发觉财务制度有问题,所以12月中旬四方会议我就提出来,我们应该有一个财务总监。进去以后,你会觉得处处设置障碍。把你架空,甚至约你吃饭,你不吃饭的话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你,就是玩权术啊。你要看东西,他也不让你看真正的单据,你要看,他说还在弄,这些都是一种办法啊。我作为一个执行制片人来说,就被架在当中。”
最初投资1400万元,最终用了3000万元
据悉,在姜文退出后,部分投资方也表示要退出。经过努力协商后,四方才同意重新开拍,不过重拍的前提是损失全部由陈逸飞公司承担。据王绍伟透露,《理发师》的最初投资是1400万元,如今完成全片后最终的数额实际高达3000万元。
陈逸飞的弟弟陈逸鸣向记者透露,当时其他三个投资方拟定了一份协议,但陈逸飞并未在协议上签字,“投资方说陈逸飞曾表态,有了盈利,一定先还给其他几个投资方。鉴于逸飞的为人,我相信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所以我现在也是按照这个承诺来办事的。”重新“洗牌”之后,其他三个投资方都没有继续投入资金。这时中影集团下的一个影视公司表示愿意投资,所以之后的拍摄费用便由两个公司分担。
据王绍伟透露,虽然背负着沉重的投资压力,但陈逸飞在片场经常会自掏腰包请各部门工作人员吃饭,自己的生活所需也从来没有报账,“我说你不能破坏我的行规,陈逸飞却说没关系,我多画几幅画就全有了。”
回放3
突然死亡:陈逸飞走得非常突然,以至于很多人都被这种突然所困惑,4月9日当天华山医院出示的死亡证明书上只有简单一句“上消化道大出血”,但得到这个确切死亡证明的媒体并不多,于是最早出现在媒体上的死亡原因多数是“胃出血”或“胃穿孔”……其实早在2005年3月《理发师》拍摄现场,陈逸飞就已经因为胃出血回上海诊治,医生让他静养甚至发出了死亡警告,但他执意要走,医院只得让其签字才放行。其实,陈逸飞已经有10年左右的肝硬化史,在对陈逸飞病情的最后几次专家会诊中,院方全面部署了给陈逸飞肝脏移植手术的计划,并准备了活体肝,但可以确定的是陈逸飞没有等到移植手术的到来便告别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