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资讯>>音乐无限>>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48:22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沙家浜》音乐被指抄袭 京剧版作曲者要讨公道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8-9 8:32:56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陆松龄向记者出示他收集的“证据” 信报记者 唐雪薇
陆松龄向记者出示他收集的“证据” 信报记者 唐雪薇

投资2000多万元的电视连续剧《沙家浜》播出后反响热烈。昨天(5月23日),京剧《沙家浜》的作曲者陆松龄向媒体声明:电视剧《沙家浜》的片头、片尾曲大量“抄袭”了他创作的音乐。

  【事件】

  电视剧音乐被指“抄袭”

  昨天中午,现年70岁的北京京剧院一级作曲陆松龄告诉记者,他非常关注电视剧《沙家浜》,想听听音乐方面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没想到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电视剧的音乐大量使用了他在京剧《沙家浜》中创作的音乐。

  《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国家一级作曲、曾为京剧《风雨同仁堂》、《春秋霸主》等担任音乐设计的陆松龄,当年是京剧《沙家浜》的音乐创作者之一。“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唱段是在1964年创作的,当年的5月30日,《北京日报》还发表了他署名的文章《<芦荡火种>音乐设计札记》。

  【证据】

  片尾歌一字不差“照搬”

  陆松龄向记者提供了大量“抄袭”的“证据”,包括各个时期京剧《沙家浜》的节目单。记者看到,上面都写明陆松龄为作曲人之一。陆松龄还拿出京剧原稿音乐对比,将电视剧《沙家浜》的侵权部分用红笔画出来,如:片头曲以及片中的背景音乐反复使用了京剧《沙家浜》第二场“转移”中幕前曲的一个乐句;片尾歌则一字不差地完整地使用了第五场“坚持”中创作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唱段。

  陆松龄说:“当时我(在《北京日报》)用较大篇幅论证了我在创作这段唱腔时的经验体会。1964年,《芦荡火种》改名为《沙家浜》,剧本、音乐等都做了调整和增补,第二场‘转移’的幕前曲就是那时候创作的。当年,北京京剧一团演出说明书上标明我是音乐创作者之一,我这个剧目的音乐作品都载入197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沙家浜主旋律曲谱》中。原中央乐团(现中国交响乐团)创作演出的交响乐《沙家浜》中的‘十八棵青松’及一些音乐片段均使用了我在京剧《沙家浜》中的音乐作品。近年来,凡北京京剧院演出《沙家浜》,说明书中都标明我是音乐创作者之一。”

  陆松龄说:“现在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经销的DVD光盘包装上,都注明主题歌《春来沙家浜》及片尾歌《十八棵青松》的作曲为徐沛东,这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进展】

  已向北京版权局提出申诉 

  目前,陆松龄已向北京市版权局执法处提出申诉。他说:“电视剧《沙家浜》的作曲徐沛东,在无视创作者本人的情况下擅自窃取我的创作成果,这是严重的侵权行为。我要求电视剧《沙家浜》立即停止使用我的作品,《沙家浜》光盘立即停止发行,要求徐沛东在报刊上公开向我道歉及赔偿我在经济及精神上的损失。”

  昨天下午,电视剧《沙家浜》的出品人之一朱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记者告诉他,他还不知道此事。他很无辜地说:“我们根本不知道京剧《沙家浜》的音乐设计还有其他人,去年我们的全部音乐版权是从京剧《沙家浜》的另一位音乐人李慕良手中买的,当时由他委托他儿子跟我们签了合同,合同中明确了徐沛东可以对音乐做任意改动,所以我们在电视剧片尾还打有字幕,注明了所有音乐由李慕良提供,北京京剧院也知道此事,没有任何人说起这出戏的音乐设计还有别人。”

  朱洪表示,他们会马上就此事情做进一步调查,至于徐沛东剽窃一说,朱洪反倒替徐沛东打抱不平:“徐沛东太冤了,他根本不了解这里面的事情,只是在我们提供的音乐素材里做了修改和加工。现在我都一头雾水,不过这件事情很好解决,如果的确是陆松龄参与了创作,我们会还他个公道。”c032

作者: 责任编辑:梦呼吸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神雕侠侣》被指抄袭 剧中多段音乐非原创(图)
下一篇文章潘玮柏惹抄袭事件自认不可思议 当事人现身道歉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