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资讯>>电影电视>>正文
2005年12月26日 13:48:22 星期一
资料搜索
    
相关文章

万峰屏幕开骂收视翻倍 “电波怒汉”走上电视
 
中网资讯中心 时间:2006-5-10 11:49:19  来源:都市快报 
 添加到收藏夹 字号选择【 】 /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
他像自己人,他的话能听进去VS他太凶了,老是打断别人的话

  仿佛电影里的长镜头:每个周末,这个60岁的男人都会从杭州赶至上海,然后在夜色中潜入生活时尚频道《相伴到黎明》节目的演播室。当时针指向午夜11点30分,屏幕上会出现他端坐着的身影,此时热线电话已准时响起,他拿起听筒,人们又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你好,我是万峰。

这个长镜头开始于今年的三月底,尚不知道何时结束。我们关心的是,当“电波怒汉”走
上电视,主持他擅长的心理节目,他会改变什么,还是被什么改变?

  缘起

  《相伴到黎明》在上海已经有13年历史,今年开始电视、广播互动,制片人王华琴希望能有一些改变,至少在主持风格上有一些变化。“以前的主持人都很温和,我就想,可不可以找一个麻辣一点的?”她找到万峰,正好万峰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很想尝试一下新鲜的事物,双方一拍即合,杭州最愤怒的嗓子开始在上海的夜空响起。

  万峰已不是第一次走上电视,之前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锦绣文章》栏目就曾请他过去指导少年人写作;他还曾为《家有好男儿》节目担任评委;据说湖南也有好几个电视台想请他过去主持节目……但最终他选择了《相伴到黎明》。

  “上电视很容易,关键是看它适不适合自己,像《家有好男儿》这种娱乐性质的节目,肯定不适合我这个60岁的人,所以只做了一期就不做了。”

  很多传言说万峰去上海工作,是因为他妻子在那里。记者向他求证的时候,他很恼火:“这和我老婆有什么关系?我在杭州生活了20年,全家都在杭州,我这么大年纪了,不可能现在来换工作,那些人什么脑子,会说这种话?”

  第一次主持就“拆散”5对夫妻

  平和。这个词看上去不太像能和万峰有什么联系,却在今年开始慢慢进入他的字典。

  “可能是由于水土不服,也有可能是因为上了电视屏幕要顾及形象,还有可能是有了禁忌,万峰变得不那么愤怒,他变得平和了许多,也耐心了许多,这使得他的风格变得有些磨平了棱角。”上海一个叫“练霓裳”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万峰同意这少许变化。做电视和做广播不一样,做广播他单枪匹马,更无所顾忌,电视要出镜,难免要注意一下形象。但在第一天做节目时,他依然“拆散”了5对夫妻,这和他在杭州劝人分手的比例不相上下。

  “我听到有人说,万峰一去上海,上海的民政局就该忙了。为什么?因为我劝人 离婚啊!”万峰苦笑着说,我也劝人和好啊,他们听到了吗?

  “万峰像自己人”

  有人把万峰当成是娱乐人物,他的娱乐在于,他在电波中的“严肃”言辞和一些听众怯生生的问题之间有一种听上去非常搞笑的戏剧效果。这种说法曾让万峰很生气。而在上海,事情似乎正在发生变化,人们正在认真地对待这档节目,并不仅仅认为它很娱乐。

  “万峰说话一针见血、不绕弯子,上海观众就喜欢他这一点,觉得他像自己家里的长辈,是自己人,他的话能听进去。”王华琴说他们做过一次短信调查,得到的反馈是有85%的观众支持万峰,而不喜欢他的人,理由只是“他太凶了,老是打断别人的话”。

  其实万峰自己并不确定,坚持这只是一种“尝试”。但收视率不会骗人:没有万峰的时候,收视率只是0.6%,有了万峰,收视率就翻了一倍多:1.4%。

  “我的特点就是节奏快、直白。”万峰反对用“粗暴”这个词概括自己,他更愿意自己是“激烈”的。C031

作者:吴晓燕  责任编辑:lulu 

 [发送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暗算》影碟卖到脱销 网友们自发建起相关网站
下一篇文章电视剧风云盛典5月15日将公布首轮各奖项票数

中网资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出处:中网资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网资讯中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网资讯或中网资讯中心”;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网资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③ 如因我站作品内容等方面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在自文章发表之日起6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
※ 联系方式:中网资讯管理协调部 邮箱:cnwnews020#126.com(请将#换成@即可)